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Saturday, June 1, 2013

父亲赠诗 —— 菲尔

跟一群喜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到扬州一日游,得以全票通过在旅行团安排的行程结束后还继续到“扬州八怪纪念馆”参观。扬州八怪其实共15人,“八怪”取自“丑八怪”――他们是清代艺术界的“现代派”先锋,表达艺术的方式和当时的传统派艺术家不同,不被社会认同,因此叫他们丑八怪。其中最有名的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他52岁才得一子,对儿子极严格,从不溺爱。临死前,他把儿子叫来,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从未做过馒头,因父亲临终要求,唯有费力做好。当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床前时,郑板桥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号啕大哭,突然发现桌上有张纸,写着几行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的遗愿,是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郑板桥两袖清风,连女儿出嫁也无钱置办嫁妆。他送女儿一幅兰竹图,并题一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宋代进士陆游,官至宝章阁待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他在诗作《示子》里,教导他的儿子写诗作文章:“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也提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断知此事要躬行。”他教导儿子要多读书,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文学修养,写诗作文章才不吃力。关于做事、做人,他77岁时写下《送子龙赴吉州掾》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的次子子龙:“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他也间接教导儿子们要爱国,以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反对投降主义为目标。他的代表作《示儿诗》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进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的是:“我死后最悲伤的事情是中国无法统一。假如我死后,中国统一了,别忘了在祭奠我的时候通知我一声。”

古代的父亲在很多家庭里都扮演严肃的“角色”,但写下的诗歌,由于出自肺腑,让子孙们、甚至今人读来都深感其苦心,获益匪浅。又如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他送儿子一个砚台,上有苏东坡亲手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进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明代正郎官张文渊写了《四绝句》给他的后人:“低低壁落傞傞柱,小小厅堂窄窄门。广厦广庭非不爱,欲留约束与儿孙。”、“老去不嫌粳米粥,饥来常吃菜馄饨。好饭好羹非不爱,欲留淡泊与儿孙。”清代诗人袁枚把小女儿嫁给姑苏城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一首《嫁女词》相送:“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全都苦心教导孩子们要做好官、要节俭、要贤慧……循循善诱的口吻之中,在在表现了为父对子女的爱。

读一些身为父亲的文人们通过诗文来提示儿女的教谕,肯定能增长我们做人做事的智慧。今人不会如古人般写诗、作文来教导孩子,但对儿女的一番心思必是古今皆同。六月是父亲节的月份,借此节日,向父亲表示敬意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