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Thursday, March 6, 2014

[圣马力诺] 全世界第五小(山)国——shiungchi



圣马力诺(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是除了梵蒂冈(Vatican)外,位于意大利境内的另一个国家,官方语言也是意大利语。国土面积只有61平方公里,排名比太平洋的小国-图瓦卢(Tuvalu)前面(注),是全世界第五小的国家。

(注)全世界前五小国为:梵蒂冈(Vatican)、摩纳哥(Monaco)、瑙鲁(Nauru)、图瓦卢(Tuvalu)、圣马力诺(San Marino)



圣马力诺(Second Tower)



要到这个小山国,要先搭意大利国铁TRENITALIA到Rimini车站,再转巴士到提塔诺山(Mount Titano)上的圣马力诺(市)。


↗ 开启原图

Rimini车站


在那之前,我离开威尼斯,从Venezia Mestre站搭火车到Bologna Centrale站转车,再到Rimini车站,全程约四个多小时,车票是17.6欧。


↗ 开启原图

威尼斯转波隆纳到Rimini


走出火车站后,可以到车站外左侧的旅游中心里购买去圣马力诺的巴士车票,也顺便拿英文地图。车票也可以到乘车处之后再跟小摊位买也行,价钱是一样的,来回车票总共是9欧。


↗ 开启原图

到圣马力诺的来回车票


要到提塔诺山上(Mount Titano)的圣马力诺,搭乘BONELL巴士应该是对游客最便捷的直达车,而且巴士乘车处就在火车站附近,走路不会很远。



↗ 开启原图

去圣马力诺的BONELL 巴士


根据旅游中心的车班表,周一至周日(含例假日)早上八点十分开始,每75分钟会有一班车开往圣马力诺(详细的车班表可以参考下图)。


↗ 开启原图

2013-2014往来车班表


原本就是阴阴的天气,随著巴士一路上山,雾水也越来越浓厚。有薄雾缭绕的山岚很美没错,但如果云雾过大,伸手不见五指那就不好玩了!


↗ 开启原图

经过山下的Piazza Grande


这个国家的由来是有个叫马力诺(Marinus)的石匠当初为了宣传基督教而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后逃到了提塔诺山(Mount Titano),继续向异教徒宣教,并禁食祈祷,替人们消灾解厄,后来被奉为圣人。随著人口渐增,此地从修道院逐渐变成独立的城邦,直到十三世纪左右宣布独立。


↗ 开启原图

圣马力诺的街道


刚到圣马力诺时,揹著一个大背包,没有地方可以寄放,但Wikitravel也有说,整个旧城区没有行李寄放处,刚好肚子也有点饿了,就找了一间餐厅吃点东西,顺便厚脸皮的问餐厅给不给寄放背包,还好老板娘人很好让我寄放(当然值钱的东西最好还是放在身上)。


↗ 开启原图

吃个点心顺便用免费提供的Wifi


圣马力诺整个旧城区及提塔诺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街道及山景真的是美的无话可说,但是街道上实在有点无趣,除了餐厅外,商店很多都是卖高级精品包,反而摆在橱窗里的小骑士还可爱些,不管了,还是认真的逛逛这古城吧!


↗ 开启原图

Public Palace


↗ 开启原图

圣彼得教堂 Church of Saint Peter


↗ 开启原图

包在云雾中的山城


↗ 开启原图

橱窗里的小骑士


圣马力诺上有三座塔,分别是First Tower、Second Tower及Third Tower。前两座与其说是塔,倒不如说是可攻可守的军事堡垒,而第三座才是塔。如果想参观堡垒的话,可以向前两座任何一座购买票券,分红卡(票价4.5欧)与黄卡(票价3欧),红卡可以参观三座中的两座(First Tower及Second Tower);黄卡只能参观三座中的一座
(First Tower或Second Tower)。


↗ 开启原图

两个堡垒的门票(Red Card)与简介


First Tower自公元1253年就矗立在山上,也被称作Rocca Maggiore(首要堡垒)或是Prima Arx(第一座堡垒)。圣马力诺的第一批居民即是将First Tower作为根据地向周围发展。


↗ 开启原图

First Tower of San Marino


↗ 开启原图

登高望远


↗ 开启原图

登上First Tower最高的塔顶


↗ 开启原图

从First Tower远眺Second及Third Tower


Second Tower,又被称作Cesta,位于提塔诺山的最高点(海拔756公尺),是圣马力诺第二座军事堡垒,目前是为盔甲、枪剑、长戟等兵器的博物馆。


↗ 开启原图

Second Tower of San Marino


↗ 开启原图

馆藏 长戟 Pole weapons


↗ 开启原图

馆藏 盔甲 Armours


↗ 开启原图

从Second Tower远眺First Tower


至于Third Tower,因为从Second Tower要走到Third Tower(注)要走登山步道走一段路,虽然抱著既然来了就要去的念头,但是深怕这一趟来回超过了餐厅关门的时间,我的背包就要被关在餐厅里了!

(注) Wikitravel上有写说Third Tower没有入口,所以不能参观。



↗ 开启原图

在Second Tower远眺Third Tower


喔!对了,除了参观堡垒,还有另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寄明信片!(注)

但因为是假日的关系,邮局没开,只好将纪念品店买的明信片(当然还有邮票),写完直接投寄在这白色的邮筒里,希望能够顺利到达收信人手中!

(注) 另外,Wikitravel谈到,若想留作纪念的话,游客中心提供在护照上贴贴纸并盖上官方戳记的服务,这样要5欧。



↗ 开启原图

寄明信片


最后因时候不早及天气不佳(天空开始飘起小雨),又没有投宿在山上,所以也差不多该是时候搭车下山到Rimini找预计投宿的酒店了。


↗ 开启原图

民兵部队(la Milizia)的士兵


若要住宿的话,圣马力诺境内没有什么便宜的酒店可以选择,有一间便宜的青年酒店(Hostel San Marino),但对我来说交通不是那么的便利,所以我退而选在Rimini市区找住的地方。Rimini不是一个大城市,所以住宿的选择不是很多,也没有找到便宜的青年酒店,最后找了一间价钱还能接受的酒店(Hotel Niagara),离火车站还算近。


↗ 开启原图

Hotel Niagara


虽然这样的一间小小的单人套房一晚要价23欧,但是有附早餐吃到饱,这也是一般的青年酒店没有的,还不错!


↗ 开启原图

标准单人套房


离开圣马力诺与Rimini(意大利东部),下一站要前往意大利西部的佛罗伦萨与比萨。


↗ 开启原图

意大利东部到西部



原文出处:http://hsiang-chi.blogspot.tw/2014/02/20131030-31.html

Saturday, March 1, 2014

农夫市集( Farmers' market) -- Q JUAN

农夫市集里的Pizza 档。用传统炉灶现场烘Pizza。

在奥斯丁最经济的吃法就是自己在家煮,因此我继续掌厨,几乎一日三餐都在家里解决,偶尔出外寻找当地美食。厨房要开炉第一件事就是添购柴米油盐,新鲜食材一般也都在超市和霸市里办。这跟在大马时可以到巴刹去选购新鲜食材感觉很不一样。

在四堵围墙里,吹着冷气听着音乐,慢条斯理地选购食材似乎缺少了在喧闹的巴刹里的活力,也没有了跟熟悉的小贩聊天的乐趣。在超市里挑选了要购买烹饪材料,看了价钱,满意的话就放进购物车里继续前进采购。除了超市和霸市,还有一个可以采购食材的地方就是农夫市集。

相对于超市和霸市的卖场,露天的农夫市集就显得格外独特,也特别有趣。农夫市集是传统市场,虽然不像巴刹那样每天都开档,也没有海产、蔬果和肉類交织出的巴刹的味道,但至少是一个充满生气活力的卖场。一般上,在一个社区中会有一个农夫市集,通常一个星期只有一次。在农夫市集售卖的主要是农夫自己的血汗结晶,有新鲜的蔬菜、水果、鸡、鱼、蛋,另外也有园艺爱好者的杰作:花朵、盆栽,还有手工面包糕点、乳制品、腌制品、蜂蜜和一些饮料,以及手作达人的作品如:衣服、首饰、肥皂.... 等等。



我偶尔也到农夫市集去走走,感受风土民情。这里有浓厚的人情味,大家一面选购一面跟档主聊天。然而农夫市集的商品都标榜着有机和手工制,自然价钱不见得比便宜,但绝对是新鲜和安全使用。

农夫市集很受欢迎,除了可以从农夫手上获得第一手的新鲜蔬果之外,逛市集更像是当地人的休闲活动之一,市集单位也会安排一些当地的民歌歌手来演唱,也准备了桌椅让人休息,喜欢的话可以找张椅子坐着听歌。如果正巧市集地点有草地,市集单位也会在草地上弄一个小天地让小朋友有玩乐的地方。在一片欢愉的气氛下,大家悠闲地一档一档逛,不少人也带着宠物狗狗一起来热闹。

就像大马的夜市那样,不同地区的农夫市集在固定地方固定的时间摆市集。



波斯市场


波斯市場或称波斯集市、在波斯的市场上(英语:In a Persian Market)是英國作曲家柯特比1920年的管弦樂作品,描繪波斯市場上,駱駝商隊由遠而近、由近而遠過程中的景象。作品通俗易懂,充满异域气息。
作曲家简介:

阿尔伯特·威廉·凯特尔比或称艾伯特·威廉·凯特尔贝(英语:Albert William Ketèlbey,1875年8月9日-1959年11月26日),英國作曲家。生于英国伯明翰的阿斯顿,作曲家、指挥、钢琴家。柯特比於1875年8月9日生於英國伯明翰。十一歲時就曾經写過讓爱德华·埃尔加讚賞的奏鳴曲。在進入倫敦的音樂學院後,便開始展現過人的音樂天份。他能在乐队里演奏多种乐器,尤其东方乐曲对他的启发最大,这后来也成为他的标志。柯特比甚至曾經在當時的音樂獎學金上勝過古斯塔夫·霍尔斯特。他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使用假名发表的。

柯特比在一家倫敦的劇院擔任指揮後,便開始大量創作。不久便聲名大噪,成為當時叱吒風雲的作曲家。他创作乐许多轻松普及的音乐,这些音乐被用作无声电影的伴奏或者舞蹈伴奏。他的成功使得他能够放弃剧院的工作。

有一次凯特尔比在皇家音乐会上演出自己的作曲时乔治五世国王来晚了,没有听到开始的曲子,因此凯特尔比在中间休息的时候重复了这个曲子。

凯特尔比也在其它一些领域工作,比如在知名的出版社里做音乐编辑以及数年任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的音乐经理。

他经常被说成是英国的首名百万富翁作曲家,不过这个说法没有证明。1929年《Performing Right Gazette》按照作品演奏次数列表把他成为是“英国现生最伟大的作曲家”。

柯特比擅長取材東方及異國情調的曲子。不論歐洲、中東、遠東、甚至非洲,都是他取材的地方。這些民族風情濃厚的曲子,正是柯特比的代表作。柯特比的作品亦常被當作無聲電影的背景音樂。但是除此之外,柯特比仍然有大量的沙龍音樂。一般認為最著名的作品是「波斯市場」。

雖然柯特比曾經和一位女歌手結婚,两人婚姻很长,也很幸福,但是卻沒有任何子嗣。妻子死后凯特尔比再婚。柯特比晚年在英國度假勝地怀特島寫作及玩撞球,1959年11月26日在自宅中過世,享壽84歲。

至今为止收音机里会经常播放凯特尔比的作品。




昆明的雨——汪曾棋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2013金石堂最具影響力的書


◎十大最具影響力好書獲獎理由

《大唐李白:少年遊》

一位魔法師的天真學徒,目睹貧窮黑暗,雖然嚮往當大政治家,自己限於出身,無力拯救社會。卻不知道老謀深算的師父,已將他捲入一場龐大宮廷政治實驗。由歷史剖析人性的扛鼎鉅作。

《公東的教堂》

瑞士神父奉獻台東,照亮我們否認的黑暗:偏鄉家貧養不起孩子,神父找到資助,連夜上山去找家長,回來哭著說十個孩子已賣掉了九個。神父的改革,就是將別人爸媽當成自己爸媽來尊敬,將別人孩子當成自己的來疼愛。

《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生命最痛的省思,最美的領悟》

每個嚇唬孩子「當藝術家會餓死」的父母,靈魂深處都有個飢渴的藝術家,苦候生命覺醒相會。小野教我們看見,餓死藝術家的不是世界,是自己屈服於壓抑。他以溫暖無畏信心,解放我們的天賦。

《羊毛記》

蕩氣迴腸的情詩,精采絕倫的政治寓言。階級隔絕,資訊不通,我們都受螢幕影像所操縱,獨裁者進化為幕後控制全局,仍有人願為愛冒死涉險。故事向每個反抗者宣告:做自己雖然寂寞,但永不孤單。這是為捍衛人性揚起戰旗的勇氣之歌。

《行為的藝術》

我們不相信自己能有多盲目,讀本書像看自己夢遊時被拍攝的影片般不得不信。沉睡偏誤:受試士兵看完宣傳片,都答不信;幾周後再問,反而相信。因為人還記得訊息內容時,已先忘記訊息來源是什麼,也就忘記來源可疑。在臉書上大量攝取新聞時,你會像吃東西一樣注意它壞了沒有嗎?本書睿智,幽默,發人深省。

《耶路撒冷三千年》

由豐厚歷史敘述中,紙頁升起徐徐展開千年古城聖殿、市集、生活、戰爭、詩歌與悲泣,瑰麗澎湃的立體劇場。綜合當代研究成果編織出族群、宗教與帝國強權衝突悲劇,令人讚歎。

《脆弱的力量》

我們相信要和每個人保持安全距離,隨時準備抽身,告誡自己「不要太相信人」,把甄嬛猜忌當成自律美德,渴望半澤直樹復仇快感,卻斷送了團隊合作、人生品質。本書以科學研究反抗無緣時代,傳授培育信任之道。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遇到破壞性創新,政治、經濟既得利益者,會極力抵抗,延續自己優勢。如科技園區已成國營事業,享盡優惠,外銷敗退便施壓台幣貶值,把競爭力建立在向全民課重稅。石破天驚,振聾發聵,停滯困境瞭解真相第一書。

《晚熟世代》

心理學家逼視台灣崩壞景觀,被富裕家庭過度保護囚禁的孩子,被貧窮家庭失能放逐的孩子,就是社會未來。我們總藉道德定罪、懲罰犯錯者,直到本書揭開他們內在艱苦療癒,我們才領悟,去愛他們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發現天賦之旅》

陳綺貞卅七歲那年說:「我今天開始退休。不為任何目的工作,不為錢、不為社會眼光,現在就開始。」高產值工作,來自熱情、自主。找到天賦,是台灣由低薪代工轉向高附加值創造的關鍵考驗。

http://ecocite.pixnet.net/blog/post/29716815-2013金石堂出版風雲人物-暨--最具影響力的書




十大非洲不可思議超載術!



他們是一家人嗎?


很久以前看了一套電影《血鑽》(Blood Diamond),裏頭主角 Leonardo DiCaprio 常常會說︰T.I.A. (This is Africa),大概意思就是說「這裏是非洲,國情就是這樣,不要妄想去改變甚麼」之類。那到底非洲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不妨從人們的照片裏去了解,例如這系列的趣圖,也正好反映當中的一部份!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如果是前輪驅動的話,應該走不了吧……


到達的時候,最裏層的香蕉會變成奶昔嗎?


司機呢?


我覺得若無其事的路人最厲害。


如果只有一個頭盔,誰最需要?


示範了一個人駕兩台電單車……


一架車上有幾多隻腳?


太厲害了……


真的是大象嗎?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