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15

窥探春光 /画家:朵拉/ 文字:唱鱼





朵拉的这一幅迎春花开,是个人特别喜爱的作品。

迎春,就在冬季将尽,春正来着的时空。一朵一朵红花开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枝桠间,在风雪中迎春。

个人特别喜爱,因于画家富有心思的布局,带出深远的寓意。观微知著是可以用于书画之欣赏。细心观察,可以发觉迎春的红花,都是开在枝茎的另一边—往内的一边。群花都靠一边,有其文化寓意!

个人的特别喜爱,也因于画家把一朵一朵的花,给画活了。舞龙舞狮,新制的龙狮得请名师点睛,造龙造狮才算活起来,有了生命。这是舞龙舞狮的文化。随意轻捺,左右两点,画家生动地给花脸点了睛。一朵接一朵的红花,活了起来,成了窥探的花精灵。朵拉的巧笔,不只挥拭水墨的中华文化,更进一步,开绽点睛文化!

不过,画的深度,不止于此。朵拉的迎春花开,更有深意。不曾接触中华文化的欣赏者,不容易体会出画中的深意。欣赏者得听过华人关于年兽的神话,才能揣摩出那深刻的画意!

那三株粗壮的树干与纵横错落的枝桠,伸展成天然的保护网。一朵一朵花精灵正躲在枝桠后,往画前的远方窥探。群花都靠内边,往远处窥探,透露了深刻的文化深意!

迎春花开—花精灵窥探的是正在靠近的春光。那是漫漫寒冬尽头,将至的春节时光。窥探的花精灵,彼此在议论着,新的一年,就将来到。它们探出头,竖起耳,试着聆听远处,年的跫声。它们窃喜而担心,因为传说中,年是一只夺人命的怪兽。花精灵们盼望春光,却害怕年兽。所以,花精灵都躲在枝桠后,靠着树的强壮、枝桠的力量,得到生命的保护!

画家细腻的心思与匠心独造的布局,生动地投射出年兽神话的文化深意!

年兽神话有深刻的文化寓意。“兽”其实是“寿”的谐音。“年兽”不就是“年寿”。有生必有死。年复一年,死期逼近。死,即“寿终”。“寿终”是“兽踪”的谐音。因此,年兽出现,伤害人命,导致“寿终”!一年四季,冬天寒冷难熬。很多年纪大的老人,熬不过来,就寿终正寝了,等不到春天的来临。盼望继续活着,迎接春天的人们,得赶走年兽。

赶年兽的方法,就是敲锣打鼓,放红鞭炮,穿红衣服,拿红包压岁!敲锣打鼓,其实就是运动。运动活血舒筋,身体健康,就不会“寿终”,“年兽”被赶走了。活血代表生命的存在,寿无终,即“兽无踪”。所以,年兽怕“红”,赶年兽,得放红鞭炮,穿红衣服,拿红包压岁!红包压岁,岁不增长,就活得长久!赶年兽的方式,其实富有中华养生文化的深意!

引领大家一窥年兽神话的文化意涵,是时候提醒大家注意画家的用色。那一朵一朵花精灵,不就是生命的红!迎春花开,又压岁,寓意大家平安吉祥,福寿安康!

那只枝末的两只小鸟又有何深意?还记得那一首关于青春的民谣吗?“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这两只小鸟还在,祝大家青春永驻!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15

童趣 / 画家:朵拉 / 文字:唱鱼


画家在面书说这是旧画,画的是童趣。

理性的画家,会作有意的铺陈。每一笔每一色,都有意义,留下解画的线索。

感性的画家,不刻意铺陈,凭着内心的感觉挥就。内心的感觉,可以来自潜意识的印象,也可能是记忆中的印象。虽不刻意,画中的每一笔每一色,也还是有其脉络,留下解画的线索。

葵花向阳。盛开的葵花,阳光必定充足。阳光普照下,色彩肯定明亮。不过,画中的葵花,颜色不是阳光色的橙红,而是深沉的黯红。这是心中的第一念疑情。

画里的葵叶与葵茎墨黑而粗,背景也刻意地隐晦。童趣,怎不快乐地布局色彩呢?这是心中的另一念疑情。

疑情值得一参!参一参画家的童趣。怎样的童趣?如何童趣?

画家说画的是童趣。画家内心的感觉是童趣。童趣的感觉,可以来自潜意识的印象,也可能是记忆中的印象。线索就在这里!

记忆中的童趣,记忆中的童年视野!这就是线索。这是曾在田野生活过的孩子的视野。童子的个子小,葵林就显得高大。在童子的视野,葵花葵茎相对粗大。童子钻进葵林下,所见的尽是阴影。因此,葵叶与葵茎就呈现墨黑的印象。童子抬头望,想像正在向阳的葵花。在隐晦的情境,想像的葵花色泽,不就是深沉黯红!

疑情得解,就如葵花向阳,一片光明。原来,画家的童趣,不在阳光色彩,而是葵林底下的童趣世界。那是田野童子的儿童世界!那是曾经快乐无忧的童年印象!

画家一定有过田野的童年,才有如此的体会与作品!

Saturday, February 7, 2015

《追光的人》 / 李骍

画名《追光的人》 系列1

     这是一条迂回昏暗的防火阶梯,是童年与发小欢笑的秘密基地,是高考落榜人躲藏的沮丧角落,弥漫着失恋少年痛哭的味道,更是安其所习的电梯人在生活中错过的风景。

这个场景出现在我梦中多时,我像是所有对生活迷茫的年轻人一样奔跑于这条无尽头的命运之梯,无助,焦躁,在一步步攀登中成长。每一格转角白墙都有一束神秘的光芒,那是梦想的海市蜃楼;每一次停下疲惫脚步嚼着失意的泪水,却又被光芒所动,加紧追赶。追光的力量带领我们跑出现实迷宫,离开迷惘漩涡,坚信定能见到蔚蓝的天。

人都有梦。穷人,富人,痴人,聪明人,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眩目的美梦属于瞌睡者,而金黄色的丰收则属于奋斗者;家徒四壁之人于黑暗的生活中磨练过人的意志,追逐梦想的道路是坚定不移;富人拥有优厚的条件,但面对追光的煎熬更需要挑战自我;痴人虽痴,却傻有傻福,脑门一根筋的奔跑,或许笨鸟先飞,比其他人来的更快;聪明人巧捷万端,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千虑,故有一失……梦虽虚幻,却又诱人,吸引众多追梦人攀爬人生阶梯,竭尽全力,使梦成真。

    我们是平凡的追光之人,即使生活仍苦涩不堪,爱情不明不白,学习任重道远,社会明明暗暗,人间伦常剧变,仍然愿意相信那一束美好的光芒从未消散,它始终引领我们走出黑暗。






李骍 1990年生于广州,籍贯汕头 201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就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 《都市慢生活》入选2012年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 《山乡回忆》 入选2012广东省高校油画展 《顶楼上的光》入选201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5月广州举办《追光的人》个人画展



红酒 / 珍妮

堂姐和我一样都爱喝红酒。此次到槟城前不忘在机场免税店抱走两瓶法国红酒之后,才心甘情愿登机。一抵达槟城机场,一手拖着行李,另一手则拎着装置红酒的透明塑料袋,还真是累赘!此刻方才明白贪图杯中物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晚间,居住在对岸大山脚的好友们前来酒店同我们欢聚。既然有客前来,自然得热情款待。所以,我们就掏出从新加坡机场购买的红酒热情地款待她们。虽有红酒却没开瓶器和酒杯,我们唯有向酒店客房服务处将其送来。开了红酒,将红酒缓缓地倒入酒杯,我们六个女人欢愉地畅饮干杯。茶几上摆满她们购买的零食和水果,我们边饮红酒边吃零食,边八卦边笑闹。即使在酒精作祟下而失态,也没关系。因为这里没有外人。

长辈常道:女人饮酒,不宜。女人一旦与酒沾上边就会被冠上‘酒家女’这三个字。良家闺女一杯下肚立即变成放荡形骸的豪放女!酒后失徳,无耻之极! 这些都是旧时代的说法。其实,女性懂得喝酒,绝不吃亏。在交际应酬时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灌醉而任由他人占尽便宜。现代的女性深知红酒对健康和抗老有益纷纷迷上了红酒。由此可见,女性喝红酒已形成了一种时尚。三、四名的女性聚集一起饮酒作乐的景象在现代都市生活越来越普遍。由于红酒可以提升免疫力,所以只要适量饮用,不让自己喝到醉茫茫导致酒后失态,天天饮用红酒并无不可。

除了时尚和品味,红酒是很优雅恬静的。许多人喝红酒都是不疾不徐地慢慢浅尝。将红酒倒入酒瓶也有学问的。一般只能倒三分之一,优雅地举起高脚杯,轻轻地摇晃释出香气,观色闻香。葡萄牙有一句谚语:饮少些,但要好(Drink less but letter)。红酒的雅,就在这。这与给人粗犷豪爽的啤酒很不一样。若须将红酒和啤酒划分为社会阶级,那么可以这么说,红酒属于贵族而啤酒则是属于庶民的。

虽尝试了不同品种的红酒如:美洛、卡本内苏维浓、黑皮诺及席拉,但是我和堂姐绝对称不上是品酒师(Wine Connoisseur)。逢到酒庄只要被告知哪瓶红酒好喝就会下单购买。当然价格也不能贵得太离谱,毕竟我们不是贵族,也所以无福享有如此奢侈的享受。到酒廊消费,嫌贵。倒不如购买数瓶红酒,邀请酒友上门派对,不但经济实惠而且还自在多了。红酒的香醇带着苦涩和甜蜜,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也不是如此?

珍妮
新加坡
26.12.2014

默照红莲 /画家:朵拉/文字:唱鱼


“悟是色红。悟盛开于后的红莲。悟出于淤泥而不染。悟不为墨绿掩遮而不开。

未开之悟,在前在含苞待放。未悟之佛性亦色红,差别在于囚之待开。佛性也不为墨绿隐蔽而不在。

悟与未悟,前后有别,有距离,有次第,有阶段,有深浅,有高低大小。

红尘流转成线,成生死之流。纵横交错在眼前。红尘之流,也是色红。

红尘众生皆有佛性。悟与佛性,不一不异。悟得红尘中觉,不离人间。蓮也根于淤泥而开,不棄垢土。”

朵拉给我的印象是一位用心的创作者。她是作家,也是画家。所以,欣赏朵拉的画作,一定要用心,才看得出其中的心思。

莲花是水墨画常见的题材。这一幅画,看似一般,却因于画家的心思而见深度。佛教常以莲花象征佛性或觉悟。从我对画作之默照,发现画家乃以红色代表佛性,并以盛开与含苞待放的莲花对比开悟与未悟之相。

画家进一步以莲花之“放”、“大”、“深”、“高”与“囚”、“小”、“浅”、“低”区别开悟与未悟之境界。

画家再以墨绿比喻障碍佛性的烦恼。但是,莲花之含苞待放与盛开,说明佛性不为烦恼隐蔽而不在,也能因于努力而如莲花超越烦恼而智慧盛开!

纵横交错的红线是画眼,就像诗之诗眼,提供想像空间,给予欣赏者诠释的塑性。“红尘流转成线,成生死之流”――这是我的诠释。我这样诠释,就有“红尘众生皆有佛性。悟与佛性,不一不异。悟得红尘中觉,不离人间。蓮也根于淤泥而开,不棄垢土”的结论。

我有我的诠释,你也会有你的。花一点心思,你会有丰盛的欣赏成果!

感谢朵拉,给予欣赏者诠释之塑性与空间!

秘鲁 - Titicaca Lake 世世代代飘浮在水上的人们!/作者:m80237

这一天,我在世界最高的湖泊-Titikaka Lake 遇见了世世代代活在水上的印加人们!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png
查看次数: 7
文件大小: 1.70 MB
ID: 1422483

Titicaca Lake 上的古印加人
就文明的演进史来看,不论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尔文明,或是尼罗河的埃及古文明都说著同一个事实,「水」扮演著不容或缺的脚色。

有水的地方,就有聚落的存在。而Titicaca Lake无可厚非当然也是孕育南美文明的其一关键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2.JPG
查看次数: 6
文件大小: 734.8 KB
ID: 1422484

象是之前介绍过的Tiwanaku 古文明(200A.D.-1000A.D.),它曾是Titicaca Lake 湖畔边最昌盛的帝国,古印加文明的滥觞。

详情可见-->Tiwanaku,这一天我与前印加文明的相互拥抱

200年之后,强大的印加人统治了整个南美洲,但有一部分的人不服印加帝国的统治,一连躲过印加人的通缉,最后漂流到了Titikaka Lake上,没想到一待就是几个世纪。

印加帝国灭了,西班牙兴起,他们依旧选择与世隔绝飘荡在湖上,没想到阴错阳差却保留了古老文明的精随-印加语言。(Aymara)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3.JPG
查看次数: 6
文件大小: 1.34 MB
ID: 1422485
岛上的主食之一 – 晒干的Chanki



漂浮的岛屿Uros Island

「Kamisaraki !」(古印加语-你好)

是我们乘坐当地游船靠在浮岛(Uros Island)所听见的第一声问候。

一群热情的居民穿著传统服饰,面容黝黑,露出洁白的大牙,象是等待第一道曙光那样的喜悦,欢迎著我们的到来。

我一个信步跳上这满地束丝的黄色岛屿上,说不出的软麻感像电流般由脚窜上全身,环顾四周,它不过是个可一眼望穿的人造岛。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4.JPG
查看次数: 1
文件大小: 3.68 MB
ID: 1422486

在这不到20个平方米的微型岛上,居民们不论食衣住行都靠”芦苇草”(Totora)主宰著生活上的一切。

脚踩的陆地,就是用Totora创造”芦苇草地”,天降雨露无法躲避,就用Totora建起了”芦草屋”,

四周资源贫瘠要填饱肚子,就靠著Totora的根解饥。岛上的成员增加了,就再度创造陆地…如此循环的度过数百年贫乏的日子。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5 (2).JPG
查看次数: 4
文件大小: 836.1 KB
ID: 1422487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5.JPG
查看次数: 2
文件大小: 1.78 MB
ID: 1422488

芦苇岛上的等比例小模型

“独家”家访直击

一到岛上,便有一处”交谊空地”供游客们听取岛上导览。

由于到达这里的游客多属西语系国家的朋友,西语程度只会基本单字的我们很幸运拥有特权,特别由岛上唯一会讲英文的D先生领我们环顾环境介绍。


「在这个岛上只有5户人家,共15个人。而我是唯一会讲英文的男人。还记得当年那位教我英文的朋友,大老远从本岛上划船过来带了很多昂贵的书本,并决意住在岛上几个月,只为了要教会我英文,我真的很感谢他改变了我们全岛的命运。」D先生语带微笑的说。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6.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3.18 MB
ID: 1422489

一边说著一边带我们走向岛上的村民聚会所(其实也不过2~3步路)

我们拜访的时候已近中午,故岛上的所有居民正忙著准备全岛人共食的午餐。

「散落在地上的烤炉是我们烹饪的唯一器具。我们用芦苇草干燥的根为柴火,每次使用时都会特别小心。因为炉火在这非常危险,很容易让整个岛烧起来。上个星期才有一栋房子因此被烧了‧..」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7.JPG
查看次数: 2
文件大小: 1.84 MB
ID: 1422490

说著说著,便打开了其中一间芦苇房的房门,招手请我们进入看看。

「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和我的家人一家三口就住在这。」
D先生边说还要我们坐在床上感受一下。

我探头望进昏暗的芦草房,在两坪不到的房子里被一张双人除大小的床几近装满,在床的沿边则是挂满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在床的旁边放了一小桌,在上面放满了杂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台老旧的「天线收音电视机」…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8.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1.02 MB
ID: 1422491

「这台Radio还有在使用吗?」我问

「当然!这台电视机算是我们全家的宝藏,有了它我们才能得知外界的信息呀!」

「因为在岛上我们没有电,所有必须接电的产品我们都不会买,晚上没有电灯我们使用蜡烛,但它也差点烧了我的房子…所以我现在正努力赚钱为了要买个太阳能发电板,接著可以接电灯到我房里,这样我的女儿晚上就可以写看书功课了…」

D先生感慨的说。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9.JPG
查看次数: 5
文件大小: 1.04 MB
ID: 1422492

虽然知道在这所听到的每句话语都很有可能是D先生博取同情心的话术,但真实的情景摆在眼前,总让人真假难辨。

于是我问,那你们家族从以前就是住这岛上吗?

「喔,当然不是。我记得我出生的时候还没有这块浮岛呢! 我是在Rib Boat出生的,接著我们用Totora建起了这座岛,开始在这生活。算起来这个岛也有15年的历史了!」

「来!来!来! 我带你去看看甚么是Rib Boat。当然,这稍船不是我出生的那稍,是新建的!」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0.JPG
查看次数: 2
文件大小: 1.40 MB
ID: 1422493

芦苇船-通常有PUMA头的是浮岛居民的高级轿车-BENZ

生生不息的芦苇草精神

在登岛的短短一小时内,我就好像走进时光隧道,看见这群古印加人为了存活,艰辛与大自然搏斗,并创造出他们自己一套的生活方式。

虽然并非富裕,但他们完整的保存了一个文化的价值。即使环境再差,他们依旧有著他们的生活信仰。让人感到无比的佩服…

尽管在我刚踏上这块岛时,周遭的氛围让我感受到淡淡的商业气息,也许很多人认为文化的传递不应该是用观光的方式来绵延,而是用书本,用教学,用文献来保存文化的珍贵与永恒。

但就一个长年与大自然讨生存的古老文明来说,生命总是要找到出口。

在现今社会,藉由与旅人的接触,进而传扬浮岛居民的真实生活,为能保留独特的文化绵延。


旅行到了这个地方,我终于懂…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2.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1.30 MB
ID: 1422494

谢谢你们用芦苇草精神文化教会我这么多。

Jakisinkama(印加语-再见),我在Titikaka Lake 上的朋友们…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3.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2.13 MB
ID: 1422495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的朋友,欢迎来粉丝团按个赞喔!

Pinococo&Nafititi爱在旅途上
(http://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397776)

「心靈雞湯」冒名傳播,網絡偽作氾濫成災

香港中文大學不久前發佈了一則聲明,對於流傳於社交網絡的一篇以其校長沈祖堯名義撰寫的文章,校方鄭重表示,此文絕非沈祖堯校長之作。近年來,「心靈雞湯」式的文章屢屢冒用名人身份而流傳網絡,今次中文大學打破沉默說不,也觸發了大家對網絡文字張冠李戴現象的思考。

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通訊工具的不斷更新升級,網絡資訊透過不斷更新的交際軟件、流動應用程式、網絡平台而快速傳播。但是,作為快速閱讀性質的「心靈雞湯」式文章,則屢屢出現冒用名人身份寫作並傳播的現象。在文化學者看來,此種「歪風」若不剎住,則對長遠的文化進步,貽害無窮。

香港中文大學1月初發表了一則聲明,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澄清,近日在流動應用程式上流傳以下聲稱為沈祖堯校長署名的文章實屬假冒。沈校長已證實他從沒有發表過有關言論,希望各界明察,勿再誤傳。對於接連有以沈校長名義發出的虛假訊息,大學表示遺憾,希望發放這些虛假訊息的人士停止有關行為。」

中大校方同時將冒用沈祖堯校長名義的文字附在聲明之後。這段冒名的文章全文為:

「沈祖堯醫生埋在內心深處的一份文章

什麽是成功:中年時,身體健康,略有積蓄,已婚,配偶體貼,孩子聽話,一份喜歡的工作。不必成名、不必發財、不必看人眼色行事,做自己,這就是成功。

什麽是快樂:在生死臨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麽大房子,換什麽豪車,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自行車也快樂!

你的價值在哪:假如你病倒了,你的公司會第一時間找人替代你,一切如常運作,你沒想像中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愛人、孩子的天會塌下來,你對於他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別秉持什麽了自己有病不去看;適度工作,多陪家人,愛惜自己,過正常的日子。

什麽是幸福:家裡沒病人,牢裡沒親人,外頭沒仇人,圈裡沒小人,身邊沒壞人,辦事有熟人,談笑有哲人,聚會有高人,喝茶有賢人,閑聊有達人,發LINE有一大幫轉發的人。

生命中,有愛你的人,有健康的身體,有喜歡做的事情,有乖巧陽光的孩子,有幾個一段日子不見就想念的朋友。

人生嘛......0歲出場10歲快樂成長20歲為情徬徨30歲基本定向40歲拚命打闖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床上100歲掛在牆上......

所以啊......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有事別往心裡擱,洗個澡看錶,舒服一秒是一秒......能牽手的時候,請別只是肩並肩!能擁抱的時候,請別只是手牽手!能在一起的時候,請別輕易就分開。把此訊息轉傳9個好友也包括我~表示我是您的朋友!若有3個回您證明您的好運即將來到!!沈祖堯醫生埋在內心深處的一份文章!好文章共分享。」

中文大學方面已經明確表示,這絕非沈祖堯的文章。在本港,若讀者平時有閱讀沈祖堯校長的文章,也可判斷得出:這絕對是一篇偽作。事實上,這類以軟性文字、探究所謂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散文、雜文式文章,在網路上被稱之為「心靈雞湯」,而熱衷於這種文章的網民,又被戲稱為「雞湯黨」。著名文化學者胡野秋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冒名現象已經非常氾濫,面對「心靈雞湯」式的偽作傳播,名人實際上是「躺着中槍」,因為偽作本身與名人毫無關係,但卻又以名人的名義發佈和傳播,引發了不少的問題。

胡野秋表示,名人在今天是個被過度消費的群體,他們常常在不經意間被別人隨意利用,有的被利用來做虛假廣告以騙錢財,有的被利用來代表自己發聲。因此他認為,在網絡時代,雖然發表言論極其方便,但與此相對應的應該是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藉助所謂「名人效應」來達到發洩自我情緒的目的。因此他覺得,每個有言論發佈權利的人,都應該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其實也就是尊重自己。

另外,胡野秋也覺得,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在「心靈雞湯」式的偽作傳播上,主事者為了獲得轟動效應,把自己的一己之見強加於他人,試圖使他人成為自己的代言,如果言論博得喝彩,他們會獲得成就感,但如果招來質疑之聲,他們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但被假冒的名人便會替他們背黑鍋,這種現象極不正常,它有悖於言責自負的原則。如果大家都不負責任的話,那麼也許有一天,任何人都會成為不負責任言論的受害者。

「心靈雞湯」本是便是這種急功近利的體現。胡野秋說,「心靈雞湯」是文化速食時代的衍生品,很多人遠離知識和書本,卻又想超越別人,於是就想走捷徑,試圖通過「心靈雞湯」找到戰勝別人的法寶,而這是非常靠不住的事情。一大批「心靈雞湯」也就應運而生,他們藉於各種華麗的語詞包裝,使得民眾可以獲得瞬間滿足感,但這些淺薄的理念雖走俏於一時,卻無法真正對人的心靈產生滋養,反倒像快餐一樣最終傷害身體和心靈。

如今,藉着「心靈雞湯」的流行,在網路應用程式或平台上冒用名人的名義發佈文章,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氾濫的現象,一些人認為,其未來趨勢及其危害,令人憂慮。

有內地青年學生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己有時根本無法判斷一篇流傳於網絡平台或是應用程式上的文章,究竟是否是名人所寫,更加無法判斷文章內容的真偽,這樣的文字,實際上已經對正常的閱讀和知識普及帶來困擾。

胡野秋也認為,「心靈雞湯」式的偽作氾濫,其危害極大。首先是損害了被冒用者的名譽,使它們成為虛假言語的承受者;其次是欺騙公眾、誤導公眾,破壞了言論的公信力。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人們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質素的下降。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2/02/OT150202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