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Monday, May 11, 2015

焚寄诗人汪国真——锺逸(转载自棉兰《好报》)

焚寄诗人汪国真 / 文:锺逸


你曾为三毛的陨落唱过挽歌
说她已迷失在撒哈拉沙漠
很多人的心都被泪水淋湿
从此再也没有雨季的滂沱

如今你也已走完了坎坷
留下的足迹成了时代的脉络
我在潇洒飘逸的字里行间寻找
你在文学长河搅动的漩涡

也许岁月的浪涛会把一切淘尽
你的名字将永远在诗的星空闪烁




认识汪国真 / 文:锺逸

《好报》于4月28日的《报道》版上刊载了一篇题为:“那些年我们一同追过的诗·缅怀中国现代诗人汪国真”的文章。有些喜欢诗的朋友对汪国真这位中国诗人还觉得陌生,希望《好报》能更深入地介绍这位诗人和他的作品。

2009年,我和内人沈华英到中国陕西“寻秦”并捕捉“长恨歌”余韵时,在西安市新华书店买到一本《汪国真诗文集》。当时,我确实还不大熟悉这位比我年轻了10来岁的诗人,只是曾经在网上读过他的几首经典名作。

在那本书里,首先看到的是汪国真的墨宝:

气势恢宏上海,堂皇富丽锦江。
一条黄埔水流长,无数玉兰绽放。
浪漫豪华班地,古琴雅韵竹园
蓝天旋转尽欢颜,谁可与春争艳?

这是他填的一首《西江月》,以狂草书成,真的像他词里开头的那句“气势恢宏”。

这本诗文集由汪国真大学时的同窗挚友蔡少岩代序,他介绍说:……汪国真就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虽说并非每个性情中人都能写诗,但会写诗的性情中人必有好诗,则是毫无疑问的。

汪国真的诗文清新、流畅而简约,书卷气弥漫其间。假如说真诚是汪国真的品格,那么儒雅便是他的气质。汪国真的诗抒写爱情、友情、亲情,既非如泣如诉之哀 怨,亦无呼天唤地的诉求,而是蕴藉、潇洒、坦诚而又善解人意的诗人心曲。汪国真的诗之所以能打动众多青年读者的心,一方面是诗人的人格和艺术魅力,另一方 面也是年轻人呼唤真诚、渴望理解的心灵感应。

汪国真的真诚,则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特色:情迷而意不乱,不卑不亢,潇洒走一回,得失泰然处之。

他写亲情直抒胸臆,憨态可掬;写友情充满理解与宽容,坦然而厚道,温馨怡人;写爱情缠绵处细而不腻,得意时喜而不狂,失意时则有如秋水微澜,虽有感慨,但绝不凄迷伤感,绝不怨天尤人,绝不顾影自怜,而是豁达者的自我宽慰——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汪国真:一位善解人意而又温文尔雅的”秀才“,一位此生注定要”命带桃花“的”秀才“。他和”她“或眉目传情而互诉曲衷、心心相许,或灵犀一点而心旌神摇、魂牵梦系,或斩断情丝各分东西......汪国真都拿得起放得下,其风度可谓:风流潇洒而飘逸。

在网上博客可以读到许多有关汪国真的评语,但由他的同窗挚友(在暨南大学一年级时,两人还是同宿舍的室友)写来,无疑更是真实中肯。

与汪国真同一时代的诗人,对他的作品褒贬不一。有人说汪国真的诗不够含蓄,不耐咀嚼,没有回味的空间,甚至批评他说,跟诗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更多爱好新诗的人却鼎力支持他,说正是因为他的诗歌写得明白简单,又时常有些哲理的句子蹦出来,所以易于流行,能够成为那个年代流传很广的诗歌。汪国真本人分析过自己的诗歌能够一直流行的原因,是通俗易懂,不写花里胡哨的;容易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

中国现代诗坛认为,汪国真的诗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清澈,他的诗跟他的人一样很纯真。所以,汪国真的诗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汪国真的诗作简单明了,有很多类似”格言警句” 的句子,其中包含很多对人生的感悟,对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他的诗歌在当时影响了很多没有形式诗歌阅读习惯的普通民众。

文坛也认为,汪国真的诗与席慕容的诗、三毛的散文以及琼瑶的小说,代表着人们对那个年代大众流行文化的记忆。”

多才多艺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卫和叶匡政在采访中都介绍到,汪国真的一生是”诗意” 的一生,他多才多艺,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擅长书画、作曲。

汪国真的一些书法作品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桂林芦笛岩等几十处名胜风景区。2011年开始,他的字画陆续在保利、嘉德、瀚海等顶级拍卖公司拍卖。后来,汪国真开始音乐的研究和创作。出版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出版自己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等等。

谈到汪国真的诗,诗文集第一辑《这就是爱》我看到了作者对爱情的赏析。他在《两个人的故事》里写道:

如果你是一本杂志
赏心悦目的封面
我便是这本杂志
深沉浑厚的封底
那中间厚厚的
是我俩的故事
写满了我们的
忧愁、欢乐、追寻、希冀

我们亲密地联在一起
这些故事是那样诱人
如果我们一旦分离了
诱人的故事
便会被降价处理

是的,这首诗无所谓含蓄,就像面对着爱侣耳语那样,但是,诗里文字结构散发的真挚情感,却那样紧叩读者心扉。

同辑有一首 《我的心你可懂得》。乍看题目,觉得有点像台湾歌星童安格的《你不懂我的心》。但细读下去:

我的心你可懂得
爱上你我却不知怎样诉说
想说的愿望折磨我的心
说不出口让我的心受折磨
爱情真是一道难解的题
怕说错 更怕错过

我的心你可懂得
就像春风理解那满山花朵
我的心你可懂得
就像秋日眺望那遍野田禾
爱情真是一个难解的谜
怕错过 也怕猜错

蓝天上白云轻盈飘过
那里有我深深的寄托
夜空里繁星晶莹闪烁
那里有我心海波光折射
走近你并非因都是天涯行客
数尽缤纷心中只有一道景色

这是爱的告白:怕说错 更怕错过。

我本人喜欢汪国真的一首 《告别,不是遗忘》:

我走了
不要嫌我走得太远
我们分享的
是同一轮月亮

雨还会下
雪还会落
树叶还会沙沙响

亲爱的
脚下可是个旧码头
别在上边
卸下太多的忧伤
告别,不是遗忘

他也给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爱情做了一个速写:

《前边,有一座小桥》

你也沉默
我也沉默
我们中间有一条
无名的小河
默默地流着

你也不说
我也不说
任凭思念的白云
从河面上
悄然飘过

还是走吧
前边,有一座小桥
在河面上架着。

还有一首《默默的情怀》唱响了那个时代的爱情。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这首诗很美,还押韵呢。

在那个谈情说爱也担心被扣上“小资”帽子的时代,汪国真这首诗便是时代的钟声回响。

不管别人如何看汪国真的诗,不管他诗的语言是否不够含蓄。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曾经擎起一个时代青春阵营的大纛的诗人,我由衷敬佩他。

======================================================
那些年我们一同追过的诗
缅怀中国现代诗人汪国真

中国著名现代诗人汪国真于4月26日凌晨去世,享年59岁。

他的诗歌曾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 ,其代表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为一代人熟知。

据了解,汪国真春节前就因肝癌住进了302医院,尽管家人与他积极治疗,但最终遗憾英年早逝。

据汪国真生前好友透露:汪国真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4月30日(星期四)早晨8时在北京八宝山东厅举行。

汪国真生前好友、诗人大卫在接受人民网文化频道记者采访时说:"汪国真的去世,让一代人纯真而美好的记忆显得伤痛惋惜,苍凉而珍贵。"

" 得知汪国真去世的消息,我非常吃惊,不敢相信!他的面相看上去至少比他的年龄要小十岁,而且他的心态非常平和,平时生活中很低调、很谦逊、很朴实,眼睛里 有孩子般的纯真,符合我们心目中‘仁者寿’的标准。" 诗人大卫与汪国真相识虽然只有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但两人"一见如故" 。

大卫回 忆说,汪国真虽早已成名,但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 ,"我实际是汪国真的粉丝,但我俩见面没多久就打成一片,他对我很亲切,我还常常拿他开玩笑。" 大卫还提起他与汪国真交往的细节,"他的微信还是我帮他下载开通的,用的是他的真名,他常常被拉进各种群里,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也从来不会拒绝别人。"

诗人叶匡政在两次参加活动时与汪国真有过短暂的交往,他认为,汪国真为人"非常谦和,有君子之风。"

"他的诗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清澈,他的诗跟他的人一样很纯真,如今这样‘诗’‘人’合一的人很少见了。" 汪国真在各地拥有很多粉丝,大卫回忆,他与汪国真一起出差时,常常会碰到汪国真的粉丝,"那些粉丝都会朗诵他的诗,我亲眼见过好几次。"

汪 国真的诗"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大卫认为,汪国真的诗也许并非专业诗人眼中的"诗歌" ,"诗歌贵在含蓄,耐咀嚼,耐回味,从这个角度来说,汪国真可能跟‘诗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正是因为他的诗歌写得明白简单,又时常有些哲理的句子 蹦出来,所以易于流行,能够成为那个年代流传很广的诗歌。" 而汪国真本人也曾在一次活动中分析过自己的诗歌能够一直流行的原因,"通俗易懂,不写花里胡哨的;容易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

诗人叶匡政认为,汪国真的诗作简单明了,有很多类似"格言警句" 的句子,其中包含很多对人生的感悟,对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他的诗歌在当时影响了很多没有形式诗歌阅读习惯的普通民众。

汪国真的诗与席慕容的诗、三毛的散文以及琼瑶的小说,代表着人们对那个年代大众流行文化的记忆。"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卫和叶匡政在采访中都介绍到,汪国真的一生是"诗意" 的一生,他多才多艺,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擅长书画、作曲。

作为诗人的汪国真,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他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其代表诗句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等。他的作品有:《热爱生命》《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假如你不够快乐》《跨越自己》《挡不住的青春》《只要明天还在》《山高路远》《旅程》《走向远方》等。

除 了诗歌创作,书画也是汪国真的一大特长。据媒体报道,他的一些书法作品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桂林芦笛岩等几十处名胜风景区。2002年 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2003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书画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观》;2005年,他入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年鉴》;2006年4月,他入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2007年他入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2011年开始,他的字画陆续在保利、嘉德、瀚海等顶级拍卖公司拍卖。

近年来,汪国真开始音乐的 研究和创作。2003年11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作曲的首张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2003年12月至2004 年1月间,他应邀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200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2008 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的工作;2009年6月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2009年12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 音乐会》;2010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汪国真音乐作品歌遍中国系列》第一辑(涉县美)。2013年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80首)唱片专辑;2013年他作曲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入选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教程》一 书。

《好报》在此选刊几首汪国真的名诗: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风不能,雨也不能》

风不能使我惆怅
雨不能使我忧伤
风和雨
都不能使我的心
变得不明朗
坎坷
是一双耐穿的鞋
艰险
是一枚闪亮的纪念章
我是一片叶
——筋脉是森林
我是一滴水
——魂魄是海洋

汪国真的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样一个物质膨胀缺乏诗意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灵魂再次被"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这样激情澎湃的诗句洗礼、唤醒。

汪国真的这些经典名句曾在几代人中风靡流行,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汪国真,同时也祭奠我们终将逝去的宝贵生命和青春,愿大家珍爱生命,一句汪国真诗歌共勉"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

汪国真4月26日凌晨去世。青春,成为诗人最后一个注脚。

从 上世纪70年代末大学在读期间,汪国真便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到九十年代,汪国真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研究赏析其诗歌作品的书多达十几种。其第一本诗集《年 轻的潮》1990年出版,印了15万册,接下来《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都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 一年称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 。

积极、昂扬的诗歌主题,让汪国真在年轻读者中拥有很高的阅读率,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汪国真曾经表示:"我的诗集加上盗版,总印数大概有一两千万。"

2000年以后,汪国真的诗歌和散文开始被收进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诗人霍俊明说,汪国真是中国诗坛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但必须承认,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影响了很多学生和校园诗人,他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可惜这一思考几十年都没有完成。

"尽管汪国真的诗接近于箴言警句式的青春抒情和浪漫化书写,在诗歌本体上有争议,但他毕竟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诗人。"

有 研究者认为,虽然诗歌本体上存在争议,但汪国真的诗契合了广大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其表现出的人文内涵达到了社会普遍性。中国作家网曾刊发署名文章称:汪国 真的诗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备受青年读者青睐,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 ,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汪国真诗歌中呈现的无限温情和蓬勃生机,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的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 启蒙意义。《诗刊》编辑、诗人彭敏介绍,自己从初中开始读汪国真的诗,由此爱上了写诗,"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 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

正如一位网友的悼词:"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

汪 国真的诗,有着鼓动性的叙事立场,更有着哲理派的价值底色。励志诗、哲理诗,这些无比鲜明的分类标签,构成了汪诗最中坚的身份认同。就如那句脍炙人口的金 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诗的成功,在于宣示了一种删繁就简的生活态度,在于建构了一种起而行之的实践箴言。就此而言,"汪国真热" 的勃兴与弥散,自然其来有自。

很大程度上,迷惘年代困厄的精神特质,同样造就了汪诗的风行一时。不同风格、不同源流的诗作竞相跌出,争夺着庞大却挑剔的读诗人群。而后,当汪诗给年轻人们提供了简单却管用的应世方案,年轻人们也反过来成全了汪诗不容忽略的历史地位。

诗 人与读诗者,总归是彼此成全的双方。汪国真的诗字句铿锵、立意向上,当时的年青一代读之信之、着迷不已,这便是最大的幸运。励志诗最美好的光景,一大半的 分量,都投射在了汪诗身上。时过境迁事后回望,汪国真与他的诗,至少传递了上一代年轻人,曾经的内心状态吧。那就是,对生活表示关切,试图通过"自身努 力" 和"进取姿态" ,来换取现世的确定性,以及未来的信心。

励志诗的黄金年代,早已一去难返。作为一种文体,其难以超脱于"诗歌" 整体性的式微;而作为一种文化,其早已被诸多心灵文、鸡汤文所取代……人们几乎再也不需要读诗,即便他们仍然需要励志。当"励志" 的媒介,由那些字斟句酌的诗文,换成了不明所以的网文,这绝不仅是审美观的迭代,更映射了社会心绪的流变。

后汪国真时代,一切已与汪国真 无关。而我们却依然要,找寻自我激励、自我对话的体面方式。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 子将会来临。" 汪国真也曾写下,"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或许,这就是励志诗的久远传统,这就是最坦诚、最勇敢、最优雅的励志。(锺逸整理自综合来源)


锺逸简历 : 锺俊仪,笔名锺逸。1945年出生于印尼亚齐省司马委市。 毕业于印尼西玛隆坤师范大学(USI)历史系。曾任棉兰苏东牧中学文史地教师。1965年投身报界。今为华文《好报》总编辑、印尼文《商场日报》社长、印尼文《分析日报》执行编辑。

Tuesday, May 5, 2015

《古楼河上的星光》—— 拿督许廷炎回忆录



本书是马来西亚金鋒集团总裁、槟城州华人大会堂主席拿督许廷炎的首部回忆录,由大马青年作家菲尔撰录。传主拿督许廷炎为马来西亚霹雳州瓜拉古楼人,马来西亚成功闻商,尤其在槟城,他热衷华教、关心华社。本书叙写拿督许廷炎70年来的悲喜、往事、沉浮、得失、经历。该本回忆录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这个变迁中,拿督许廷炎成功通过努力找到突破点,这可作为年轻人的借镜,也可成为一种社会教育。从这本回忆录,读者也能够看到他的童年往事、中小学时代的求学趣事、白手起家的奋斗史,以及他在社团工作方面的各项成就。

作者菲尔,原名陈焕仪,是一名职业律师,也是一名作家。她是马来亚大学法学士,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这本新书是她的第7本著作。

本书也获福建师大协和学院袁勇麟院长倾情作序,袁院长在序文中点评:“这本书可读性强、励志,具有历史价值。菲尔的才思和用心,加上许廷炎风趣幽默、充满睿智的口述,两人珠联璧合诞生的这本回忆录令人期待。”此外,本书也收录有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南京大学刘俊教授和汕头大学华文文学主编张卫东副教授的评论文章。

一个人的一生,或许风起云涌,回头来看,却是云淡风轻。这一切又怎能在10多万字里完整叙说?唯有择其最重要、最有代表性者,为其撰文。

此次出版,拿督许廷炎也特地拿出珍藏的几十幅珍贵照片,全书彩色图文,价格亲民。

=======================================================================
序  
袁勇麟

马来西亚与中国具有很深的渊源,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中国人迁徙至此。经过历代华人勇于开拓和艰苦奋斗的不懈努力,他们不仅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扎根发展,还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在马来西亚的社会进步中立下汗马功劳。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西亚华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不忘热心公益事业,回馈桑梓,造福社会。令人感触最深的则是他们身上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心华文教育,捐资助学,并已经成为一种光荣的传统。我想,马来西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全世界华文教育最为发达之地,也正是得益于一代代华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孜孜不倦的坚持。

本书的传主马来西亚成功闻商、拿督许廷炎,就是其中典型的华人代表之一。许廷炎祖籍中国广东普宁县北山村东坡寨,出生贫寒,却凭借智慧、勇气和踏实肯干的精神,涉足商场,发展事业,取得不凡成就。他担任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热衷华教、关心华社,为保留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让海外中华文化得以世代相传,不遗余力。古代圣贤追求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理想,这应该也是许廷炎追求的人生目标。

本书执笔者菲尔乃青年才俊,是马华著名作家小黑、朵拉的长女,目前跟我攻读博士学位。我读过菲尔的几本书,她观察生活的视角非常开阔,文笔细腻优美,看似平常稀松的生活内容,也能娓娓道来,吸引读者。这是写人物传记很需要的功力。当然,写人物传记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可以运用抽象思维主观虚构人物的故事与命运,而人物传记则必须是客观写实的,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深入采访,查阅史料,在综合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完成写作。菲尔之前写了十多年的访问稿,积累了丰富的人物专访写作经验。她在写作本书时付出了相当的热情和精力,深入采访、实地考察和阅读马来西亚政经文史书籍。菲尔的才思和用心,加上许廷炎风趣幽默、充满睿智的口述,两人珠联璧合诞生的这本回忆录令人期待。
这本书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可读性强。初读本书,便被它严谨的思绪和写神传真的情节所吸引。比如写到许廷炎爸爸对他疼爱的细节,在那只有当新郎新娘才能穿上生平第一双鞋的年代,许廷炎爸爸却在二哥结婚那天也给他买了鞋子穿。很多人在新婚之夜都面临双脚破皮的难堪,而许廷炎因为鞋太大,穿起来宽宽松松而免受磨皮之苦。穿着鞋子时,还期望每个人都能看他的脚一下,因为非常值得炫耀。读来真实、有趣。书中还有很感人的细节,比如,妈妈小产的半夜里,下着倾盆大雨,16岁的三哥拼命踩着脚车去买洋参给妈妈吃。由于没有路灯,路面黯暗,他看不清方向,踩着脚车好几次跌进路旁的大水沟,他擦着眼泪爬起来,扶起脚车继续踩,不久又跌进大水沟,他又赶紧爬起来继续踩……到了角头买洋参之后,在阴暗的夜里,心急如焚继续踩着脚车,匆忙间又数次跌进大水沟。类似这样的许多小细节,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第二是励志。回忆录真实地记录了许廷炎先生长达七十年的岁月中,如何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社会领袖。作者总结了许廷炎先生眼光独到、思想细腻、性格温和,乐观宽容,超强的耐力和毅力等成功的因素。用许廷炎的话说,如果我没有经历过那些苦日子,我不会成功。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从来不放弃。我觉得积极、乐观,是成功最大的因素。书中正面的观点,积极的情绪引导读者默化向上的精神,能够带给正在向成功迈进的奋斗者有益的启迪。

第三是历史价值。好的个人传记,不仅能给予人成功的经验和生活的启迪,而且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本回忆录里也反映出马来西亚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华人的生活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感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提到的,这段时代值得记载,因为它就是马来西亚历史的一部分。若干年后,人们回顾既往马来西亚华人这个群体,或许可以从《古楼河上的星光——拿督许廷炎回忆录》这类记叙中了解往事,从而获取研究马华社会变迁的宝贵资料。
  法国学者菲力浦·勒热讷认为,自传具有三大基本品质:真实性、故事性和思想性,即自传要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文字的美又有历史的眼光,从这个立点上说,菲尔对传记作家责任的理解和把握是透彻的。

                                                20141228日于中国福州

袁勇麟,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和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曾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福建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首批特支人才“双百计划”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

宜家 ——蔡珍妮

我喜欢逛宜家。喜欢宜家的宽敞、喜欢宜家的轻松购物环境,更喜欢每天从宜家餐厅内端出来的各种瑞典美食。

宜家创办人英格瓦•卡普拉德之所以会在店铺内开设餐厅,是基于顾客往往因为用餐时间了到而不得不在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匆匆离开而产生的。如今宜家餐厅生意之好,证明了他当初的开设餐厅的概念是成功的。宜家餐厅没有服务生,从点菜、端菜到付款都须自己样样来,然而客源还是源源不断,受欢迎的程度依旧惊人。 尤其是周五至周日晚间,人潮多得柜台前排起长龙。即使位子难寻,不乏一群宜家迷们甘愿忍受用餐不便,就是为了享用宜家菜肴。丰富而平价的套餐美食就是宜家餐厅吸引食客的主要买点。除了传统瑞典佳肴,餐厅也售卖比较符合本地人口味的美食以及份量较少的儿童餐。无数精致的甜点、可口沙拉及蘑菇浓汤还真是令人食欲大增。因此,想要享受悠闲的下午茶,宜家餐厅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难怪就有人椰榆:宜家若转型为餐饮业,想必利润应该也可以同样可观!

英格瓦虽贵为欧洲首富但是他节俭的生活方式确实是富人俱乐部的‘最佳示范’。那就是有钱也要懂得节约懂得低调。他开有二十年车龄的Volvo、住的是毫不起眼的平民住宅。以他的经济能力,他可同赵本山一样,给自己购买一架‘本山号’的私人飞机翱翔世界。但是,他宁可搭乘商业客机的经济舱。若有廉价航空可搭乘,那将更好。若得乘搭火车,他通常也只会买二等车厢的车票。此外,他的节约习性也运用到他的企业王国。那就是一纸两面用。员工们离开办公室时忘记关灯就得准备被他唠叨。还有,既然宜家餐厅售卖不少美食,那么也没必要花钱去光顾米其林餐厅了。

英格瓦散发了一种宜家人气质。那就是简朴中带着实际,不奢华。在他的家具王国内,他的每一件家具简洁却不失雅致,并且成功营造出温馨的北欧风格。他家具的售价并不昂贵,绝对是一般小康家庭有能力购得的。此外,店铺还设置了不同居住面积的展示间,供顾客参考不同主题的设计方案。而这些设计点子为许多准备置屋的人们筑造了拥有属于自己家居的梦想。另外,亲家庭的宜家还开辟一个专门供儿童玩乐的游乐场,好让大人们可以悠哉地逛完整个家具店。因此,宜家成为了大人和小孩们的最爱。就有人揶揄翻阅《宜家家居指南》的人数恐怕是远远超过那些翻阅《圣经》的信徒们。若到英格瓦在瑞典瑞典南部家乡的教堂,看到《圣经》和《宜家家居指南》并排放在一起,也请不必感到意外。

英格瓦已是八十八岁高寿长者,他的企业王国也已经交棒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四十年前,他为避开瑞典高税率而移居瑞士。太太去世后,他觉得没有必要继续长居瑞士,因而萌起了落叶归根回返瑞典定居的念头。现在的他除了回返祖居地还经常往宜家店铺趴趴走,继续为顾客及产品提供一些好点子,好让产品变得更好。从北欧到亚洲,他的事业版图近年来还扩展到南美洲。宜家在全球拥有三百多间店面,所制造的就业机会不容小觑。

宜家就像美式快餐店麦当劳那样迅速地攻占世界各地各个角落,成了年轻家庭的最爱朝圣之地。这对传统家具店而言确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一位朋友刚迁入新居,就特地到宜家添购家具。她将整个家居布置得具有宜家风格,令人视觉舒服,倍感温馨。餐桌上所摆放的餐具及碗碟,都是一件件从宜家搬来。她很喜欢逛宜家也喜欢在宜家餐厅用膳,所以我们自然成了‘宜家姐妹淘’。一旦周末有时间会面,我们就会挤入人满为患的餐厅,辛苦地寻找空座位,只为了喝下午茶。两杯咖啡加上瑞典甜点,我们在喧闹的环境中居然也可以喝得很满足。谁说要喝下午茶非要到五星级酒店?到宜家享用即可,好吃甜点和咖啡皆都是下午茶的最佳组合,而且价格肯定是比五星级酒店便宜许多!


小丑鱼——李骍

<<小丑鱼>>

   我是一条离不开水的鱼

  梦想再远

  我只能循着阳光的轨迹

  想象  向日葵的味道

  

  游得再远

  我只能来回于匆忙的人生

  相伴  水草的柔软


记忆的戏曲 ——文字/菲尔; 摄影/楚原



粉彩涂抹在脸上,身份马上转换。

戏台上是薛仁贵,是王茂生,是包青天,是秦香莲;可以是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大汉奸。

如何走上唱戏曲的这条路,好奇。

小时候,跟随外婆,拿张板凳,坐在戏棚下看戏,对于住在槟城的我,不是陌生的事。但当时更大的目标,是戏棚底下,那让小孩们兴奋的地点。对小时的我来说,在这里卖零食和甜食的小贩,是更真实更贴近自己的。

买了零食,坐在外婆身边,我常常伸直脖子,欣赏那色彩鲜艳的戏服,耳中听着台上的鼓乐,感觉跟民间文化很接近;但矛盾的是,多数来自泰国或中国的戏子们虽用我熟悉的闽南或潮洲方言在唱在说,我却听不懂。偶然不小心听懂一、两句,马上得意得好像听懂了什么外星话,整晚不停在口边重复。

物换星移,何时开始,当门口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们却不再兴奋,宁愿在家里看着卫星电视。每次驾车经过戏班,看到戏子们对着空无一人的台下在唱、在演,心里就有种酸酸的、小小的内疚感。

还好这些酬神戏,是唱给神明听的,演给神明看的。不远处的神台上,忽明忽灭的烛光,在戏曲和鼓乐的伴奏下,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