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Wednesday, June 19, 2013

《特别报道》Penang Georgetown Festival 2013 槟城乔治市艺术节2013

George Town Festival (GTF) is a month-long celebration of art, music, theatre, dance, opera and film to commemorate George Town’s inscription o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ing on 7 July, 2008. Each year since 2010, GTF transforms George Town into an exciting and unique platform for the arts, heritage and culture.

The unique appeal of the festival lies in its well-balanced blend of local cultural performance and events with cutting edg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s. For centuries, Penang was renowned as a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gateway. GTF was created to put George Town and Penang back on the world stage as an international boutique destination for art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media giants such as The New York Times, CNNgo, Wall Street Journal have already covered the festival and the buzz for this year’s festival is stronger than ever.

(this is an extract from http://georgetownfestival.com)

槟城乔治市艺术节定于今年的7-6-2013 至 7-7-2013,许多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展览已经展开序幕,有心参加的人士可以到其网站http://georgetownfestival.com获得更多详情。

Saturday, June 1, 2013

混合書香和咖啡香的藝術國度:Heyri 嗨里藝術村 —— chan cyrus



韓國的週末。要去逛街,看一場電影?

要不要到離首爾40分鐘車程的坡州,沾一點藝術感和書卷氣?

坡州本身是一個出版城市,而Heyri嗨里藝術村本來也是要打造成其中一個書城。但在計劃實行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最後Heyri就擴充成為一個「藝術文化村」。

為了維持與大自然共存的理念,在Heyri嗨里藝術村,不會看到高於3層的樓房。能看到的,都是一片綠色,樓房的外牆也是自然的啡色,讓人感覺像置身大自然一樣,一點也不突兀。間中還會看到樓房為了遷就本已經在那裡生長的樹木,在外牆開洞洞,讓那些樹枝免卻被斬的命運。

喜歡藝術的人,會在這些樓房內找到大大小小的展覽;

喜歡咖啡的人,會在這些樓房內找到不同風格的咖啡空間;

喜歡小物的人,會在這些樓房內找到心儀的手作小飾物;

喜歡閱讀的人,會在這些樓房內找到夢想中的圖書世界。

而我,則是以上四種興趣都一樣喜歡的人,來到Heyri嗨里藝術村,就像來到了屬於我的天地,從白天逛到黑夜,心裡最希望的,就是能在這裡,擁有一家牆上掛著繪畫、有一個小小的藏書閣、收銀台前售賣手作小物的咖啡店。我就整天窩在那裡,跟客人交換彼此人生中的小故事。

地址:京畿道坡州市炭縣面法興里1652

交通:於合井站2號出口搭乘200/2200路巴士在Heyri嗨里站下車。

- 白天在嗨里藝術村遊覽,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因為大部份時間都是在戶外活動,很容易會被大太陽曬傷喔 :




-畫廊、不同主題的博物館,用藝術把一天的時間填滿 :







不同風格的「藝術」。誰說可愛不可以是一種藝術 :
 




- 最苦惱的,大概是要想,到底要去那一家咖啡店? 














在坡州這個出版城市,當然要有關於書籍的咖啡店 :



 
- 為了遷就樹木生長而在外牆開的洞洞 :




草莓妹妹的小基地內,不單止有草莓妹妹,還有很多手作飾物店、手工食品店,也有不同店家提供手作體驗,別以為這裡只是給小朋友遊樂的地方啊 :



  
Homeo大概是嗨里藝術村內最有型格和品味的咖啡店。有機會一定要坐在那些懷舊皮沙發上,像英國貴族一樣,品味陶瓷杯盛載的咖啡香:














這是我在嗨里藝術村最喜歡的一塊。不同的作家在小小的樓房內販賣自己的夢想 :





 



Heyri走一圈,看著別人努力經營夢想,也不禁要提醒自己:
「別忘了自己的夢!」

跟父亲有关的电影

跟父亲有关的电影很多,由于父爱普遍倾向含蓄内敛,所以这反而成为是电影工作者喜欢发掘的题材。而且观众会发现,许多跟父亲有关的电影都喜欢拍得煽情,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海底总动员/海底奇兵Finding Nemo》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 李·昂克里奇Lee Unkrich

这部经典的动画述说单身的小丑鱼爸爸如何对孩子过分保护以致引起儿子尼莫的不满,终于有一天它大胆地游出“安全区”,却不幸被渔船捕走。整部电影描述父亲如何为了救出儿子,而决定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旅行。最后当然是经过了无数有惊无险的经历之后,大团圆结局。适合家里有小小孩的父亲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2)郭富城《父子》

导演:谭家明

本片描写一个爱却不懂得爱的父亲,以及一个恨却善良的儿子。是郭富城成功转型的电影,获得2007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等奖项。郭富城在电影里是一个不成功的父亲,落魄、好赌等等各种陋习都有,其儿子阿宝由吴景淘所饰演,两“父子”都演技精湛,电影最成功的一面可说是发掘了两人的演技。电影描写父亲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想抛下儿子,但却阴差阳错不成功,最后两父子一起逃亡。父亲因伤残没能力,只好逼儿子去偷东西,一次儿子失手,最后父亲因懦弱无法挽救儿子……结局让人伤感,虽然并不催泪,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马来西亚怡保附近一个小镇取景,让大马观众看了更有代入感。 

(3)搭错车(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

导演:虞戡平,编辑:黄百鸣、吴念真

这部电影超级催泪。《搭错车》以台北信义路眷村作为背景,1983年上映,获得第20届金马奖11项提名,最后夺得4个大奖,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原作音乐、最佳插曲、最佳录音等。本片的幕后配唱由苏芮担任,候德建、李寿全、罗大佑和吴念真等人创作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包括《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等等,至今仍然流行。电影的内容以眷村和退役军人为背景,诉说了一个一心像要进入歌舞影坛的女孩,阿美。其父亲(养父)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退伍军人,因为一次被敌人用刺刀割断声带,成了哑巴。他在台湾靠捡破瓶子为生,生计困难。为了抚养捡来的养女,老婆离开了他。他毅然带大阿美,没想到阿美长大了有一副好歌喉,最后终于成名,成为名歌星,但却被经纪人阻止她回到这个贫穷的家,甚至在记者招待会上,被经纪人阻止跟养父见面。他们一直没有见面,虽然阿美有心供养父亲(她曾经托经纪人带钱给养父让他买新房子),但她的成功却阻拦了父女情。结果,她对父亲的状况一无所知。一直到一次她要开演唱会,其童年邻居老友为她把养父当年所唱的《酒干倘卖无》写成歌曲,她看了歌词以后痛哭,回忆起父亲的爱。最后,她的演唱会开场不久,邻居跑来告诉她,父亲心脏病发……全剧悲剧告终。但这一个悲剧得电影却获得非凡的成功,电影里的所有插曲主题曲都成了历久不衰的作品,至今仍有人在翻唱。

(4)阿朗的故事

导演:杜棋峰

这部1989年的电影,让人对周润发饰演的父亲和黄坤玄饰演的儿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时的主题曲和插曲分别由罗大佑、鲁世杰配乐,许冠杰(《阿朗恋曲》)、罗大佑(《恋曲1990》、《你的样子》)、李建达(《也许不易》)等人的歌声,让人久久无法忘怀。剧情并不复杂,描述周润发饰演的父亲(一位赛车手),跟张艾嘉饰演的母亲(富家女)两人因误会分开,周润发入狱,张艾嘉飞到美国。周润发出狱之后痛改前非,将儿子抚养长大。两人相依为命的情节,有笑有泪。后来张艾嘉辗转得知儿子下落,想要将他带去美国,故事至此来到高潮……最后的情节让人流泪,但是也因此带出了一个影帝(第9届香港金像奖),以及一部观众永远忘不了的电影。

(5)克拉玛对克拉玛

导演:罗伯特·本顿Robert Benton

这部老电影(1979年)被许多人誉为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他饰演一位因事业而忽略家庭的父亲,最后导致妻子离家出走,他需要独自抚养儿子。他因为不善于处理生活和家务,在照料儿子的过程中,屡出状况。最后,他逐渐适应,并且跟儿子的感情越来越亲密。此时,妻子回归,在法庭上跟他争夺抚养权……此片获得许多奖项,包括6项1980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当然其中包括最佳男主角)、金球奖、以及世界各国各种影展上的各种奖项,简单的剧情,深刻的刻画,成为至今历久弥新的电影,可说值得一看再看。

(6)父亲和女儿

最后给大家介绍的是2001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动画和英国电影奖最佳短片动画等奖项得主:荷兰动画家迈克尔执导、英国动画家麦克度朵原作的《父亲和女儿》。

转自豆瓣(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673363/):动画里的自行车和车轮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行车上的,而离开了自行车去往远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终结。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和父亲一起骑车,她骑得很轻松,在上坡­的地方,也能轻松地骑上去,没有什么困难。但是父亲离开了她,离­开了自行车,划向了大海,也就是说,小女孩的父亲去世了。他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这样动画角­色的表演非常富有感情,因为人在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便在此传达给了观众。当他第二次走向船,音乐才慢了下来。他坐上­小船划走了……后面小女孩经历了青少年、恋爱、生孩子等等人生阶段……一直到女孩变成老奶奶,她已经不能骑车了,只能推­着她的车向前。车轮越来越慢,这就意味着她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她­要离开她的车了。当她停车在那,然后要走下去的时候,她的车摔倒­,她回去扶起来,再摔倒,再扶起来,一直到第三次摔倒,她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没有去扶车,而是走向原来的码头。 这意味着老奶奶不停地扶车,便是象征着她生命最后对于生的向往……这是一部很感人的动画,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多钟,但非常值得一看。


父亲赠诗 —— 菲尔

跟一群喜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到扬州一日游,得以全票通过在旅行团安排的行程结束后还继续到“扬州八怪纪念馆”参观。扬州八怪其实共15人,“八怪”取自“丑八怪”――他们是清代艺术界的“现代派”先锋,表达艺术的方式和当时的传统派艺术家不同,不被社会认同,因此叫他们丑八怪。其中最有名的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他52岁才得一子,对儿子极严格,从不溺爱。临死前,他把儿子叫来,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从未做过馒头,因父亲临终要求,唯有费力做好。当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床前时,郑板桥早已断气。儿子跪在床边号啕大哭,突然发现桌上有张纸,写着几行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的遗愿,是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郑板桥两袖清风,连女儿出嫁也无钱置办嫁妆。他送女儿一幅兰竹图,并题一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宋代进士陆游,官至宝章阁待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他在诗作《示子》里,教导他的儿子写诗作文章:“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也提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断知此事要躬行。”他教导儿子要多读书,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文学修养,写诗作文章才不吃力。关于做事、做人,他77岁时写下《送子龙赴吉州掾》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的次子子龙:“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他也间接教导儿子们要爱国,以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反对投降主义为目标。他的代表作《示儿诗》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进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的是:“我死后最悲伤的事情是中国无法统一。假如我死后,中国统一了,别忘了在祭奠我的时候通知我一声。”

古代的父亲在很多家庭里都扮演严肃的“角色”,但写下的诗歌,由于出自肺腑,让子孙们、甚至今人读来都深感其苦心,获益匪浅。又如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他送儿子一个砚台,上有苏东坡亲手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进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明代正郎官张文渊写了《四绝句》给他的后人:“低低壁落傞傞柱,小小厅堂窄窄门。广厦广庭非不爱,欲留约束与儿孙。”、“老去不嫌粳米粥,饥来常吃菜馄饨。好饭好羹非不爱,欲留淡泊与儿孙。”清代诗人袁枚把小女儿嫁给姑苏城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一首《嫁女词》相送:“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全都苦心教导孩子们要做好官、要节俭、要贤慧……循循善诱的口吻之中,在在表现了为父对子女的爱。

读一些身为父亲的文人们通过诗文来提示儿女的教谕,肯定能增长我们做人做事的智慧。今人不会如古人般写诗、作文来教导孩子,但对儿女的一番心思必是古今皆同。六月是父亲节的月份,借此节日,向父亲表示敬意吧。

石斛兰——“父亲节之花”


网上照片
石斛兰,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洲和太平洋岛屿,石斛兰可入药,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石斛兰也是一种观赏植物。

网上照片
它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父亲节之花”。父亲节送石斛兰,表示坚毅、勇敢。石斛的花语是: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黄色的石斛兰是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斛,本来是一种计量器,五斗为一斛。这是由于它的花的形状,左右两边的侧萼摆成斛型,也就是石斛兰最大的特征。

作为中药的石斛,网上照片。
金钗石斛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曾记载石斛,它最早的用途是药用,几千年来,它和灵芝、人参、冬虫草等等一起被当作上品中药。在李时珍笔下的《本草纲目》,石斛茎状如金钗之骨,所以有金钗石斛之称。石斛性味甘淡微咸,性属清润。

石斛兰的花很美,原种总数超过2000多种,喜欢石斛兰的人们还在不断为其交配,产生更多的品种。目前最昂贵的石斛兰,是用法国前总统蓬皮杜命名的品种,它的特色是花型大,颜色紫亮,质地犹如丝绸,常被误认为假花。

漫画:父与子(菲尔整理、撰写)

父与子 (德语:Vater und Sohn)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en)的作品。《父与子》为连环漫画,无对白,无说明,它有无字漫画的特色,每篇由数块板块构成,通过简单线条描绘父子之间的感情和生活趣事,让人看了发出会心的微笑。

《父与子》于1934年12月至1937年12月连载于《柏林画报》的每周漫画专栏,连载完毕之后,总计157节。最早由乌尔斯泰恩出版社结集出版。根据漫画家,他的作品灵感来自本身与其子克里斯蒂安的日常生活。在这部漫画里,父亲的形象是一个矮胖、秃顶、嘴上顶着条八字须的男人,儿子则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形象。他们共同经历了各种看似日常,但是却有趣的处境。评论家认为“该连环画的主要特色在于像一场通俗的闹剧(打屁股是常事),同时也强调了两者温情的关系。” 作品发表后获得极大的成功,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希·奥泽尔(Erich Ohser),他在1903年出生于福特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一个村落,4岁时,全家搬到卜劳恩,这就是他的笔名的来源。他完成学业之后,在一些民主杂志社工作,针对当时希特勒和戈佩尔等人做出讽刺性的描写,成了纳粹敌人,他也因此失业。因此,他改用笔名继续创作,1940年起又开始创作以政治为主题的漫画,最后因“反纳粹”观点被逮捕。在审讯前一天,也就是1944年4月4日,他在牢中自杀。与他有关的一些朋友、记者、作者、编辑等,也在几个星期后被杀害。1968年,他的骨灰被移葬到其家乡的中央公墓。 人们还创设了“埃·奥·卜劳恩奖”,以表彰杰出的在世的漫画家;他的家乡也为《父与子》中的角色设立了一座雕像,这些人物还出现在当地的店面和电车日程表上。


《律动人生》“我永远是音乐的仆人,为它服务。”傅聪——菲尔





年过七旬的傅聪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他身上独特的东西方文化气质让他得来不少美称,英国《泰晤士报》:“傅聪是当今乐坛最受欢迎和最具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演奏家。”德国报刊说:“傅聪确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他演奏舒伯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总能找到最适合那位作曲家音乐的音响效果。” 美国《纽约时报》这样描述:“他表达了斯卡拉蒂心中在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音乐。”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称赞他是“当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被称为“钢琴诗人”、他演奏的萧邦非常出名,音乐学者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海塞为他写了《致一位音乐家》,其中提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身为傅雷的儿子,傅聪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注定与众不同。他到波兰留学的时候,傅雷的临别赠言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非常严厉的守则,但从各方面的报导来看,他的确实现了父亲对他的期望。

傅聪说过:“我永远是音乐的仆人,为它服务。”、我是钢琴的奴隶,更确切地说是音乐的传教士,人生的大半辈子消磨在琴上,太辛苦了!但我还没有退休的计划。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没有听过他的演奏,唯有从他的访问、文稿来认识他。对音乐信息的传达,他从不以为音乐本身太艰深,使人不能理解。他觉得“所有的音乐信息,只要你有这种精神力量在后面,一定会传达出去。”对他来说,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有更加自由的流动性和自由的伸缩性。所以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最高的艺术。他认为学艺术学音乐,一定要出自于一种爱心,要爱音乐爱得发疯;要全心全意投入,置成败胜负于度外。

他对中国文化的爱也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身为中国近代传奇人物傅雷的儿子,加上他本身的学习背景,他对中国文化的渴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超过任何其他东西。”他演奏的萧邦有非常好的口碑。大概是因为从萧邦的身上寻找到与自己精神非常接近的一面吧。他说,萧邦离开波兰去了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欧洲文化。但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傅聪对故国的思念,比萧邦还要深,还要刻骨铭心。就好象他说过的:“我们对所演奏的音乐一定要有所感,这跟一个人的气质和文化背景都很有关系。”他的气质和文化背景就体现在他的演奏中。音乐用文字来了解,毕竟隔了一层。所以赶紧找到他的CD来了解这位让我神往已久的大师还是要事!

《无聊来读书》:又爱又怕的《傅雷家书》 ——菲尔




从上至下,市面上其中几个版本的《傅雷家书》。


1954年傅聪到波兰深造,1月17日傅雷和家人一同在上海火车站送他到北京准备出国。第二天,傅雷写了一封信给傅聪,后来成了《傅雷家书》的开篇。

《傅雷家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傅雷(1908—1966)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毕生翻译过三十余部外文作品。自从几年前读了他翻译的《贝多芬传》,我对之极其喜爱赞叹,觉得读他翻译的书亦是文学上极大的享受。他的翻译文字极其流畅,和一般所谓翻译文学的生硬成正比。不过,他在1954年到1966年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信摘编的《傅雷家书》却是他作品里最受读者欢迎且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历久不衰的。

由于傅雷本身对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涉猎广泛,研究精深,因此他写给当时在外国拜师学艺的傅聪的家书,内容扎实。自古以来,名人的家书很多,不过象这样全本内容丰富且文化品味格调甚高的家书,却不多见。但是,同样的,这本书却也让人怕读,因为它使人看到一位博学、正直的学者,连同他温厚善良的夫人,被时代压迫而至走上死亡的路。

傅雷的艺术修养极为渊博,他对西洋音乐的知识和理解非常深刻。而他对儿子的严格和心血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看到。听过傅聪演奏的萧邦作品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说傅聪是“真正的萧邦,是华沙时的萧邦,海涅时的萧邦”。傅聪的深度、阅历、修养是一流的,是硕果仅存的老派大师之一,被喻为具有与拉赫马尼诺夫(Rachmaninov)、库尔托(Cortot)、利赫特(Richter)等大师相同的气质。据说他每天练琴达到10个钟头之多,对自己非常严格,从来不弹自己不喜欢或没有把握的音乐作品。

傅聪的弟弟傅敏在回忆父亲对傅聪的教育时说:“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傅雷的目的,是要培养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从这本书,我们明显的看到了他的苦心,看到了这“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全书读了叫人不忍释手,让人为那个时代苦难的文学家、艺术家掩卷叹息,难怪它被读者评为“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