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Monday, January 5, 2015

清末詩詞中的咖啡

在清朝之前,西方的飲料——咖啡,還沒有進入中國,所以在中國文人的咏物詩詞中也就不可能出現此洋物。清末,國門打開,隨著西風美雨的飄落,咖啡在中國沿海城市的出現,最早接觸此洋飲料的清末文人,也在他們的作品中開始出現了咏嘆咖啡的作品。

如清詩人毛遠征在他的詩中就説到了他喝咖啡時由於忘記了放牛奶,便覺得其苦澀:

飲歡加非茶,忘卻調牛乳;牛乳如歡甜,加非似濃苦。再如潘飛聲所作的《臨江仙》的詞:第一紅樓聽雨夜,琴邊偷問年華。

畫房剛掩綠窗紗,停弦春意懶,儂代脫蓮靴。也許胡床同靠坐,低教蠻語些些。起來新酌加非茶,卻防憨婢笑,呼去看唐花。

又教外語(蠻語),又喝咖啡——多麼生動的一幅晚清小夫妻體驗西方風俗的和諧圖。但又怕小婢女的笑話,便將婢女支出去了。如今學外語、喝咖啡還有人笑話麼?

晚清年間,上海灘上的“竹枝詞”也有對咖啡的咏嘆,如一首題為《考非》的詞這樣寫道:

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傳豆製成。色類沙糖甜帶苦,西人每食代茶烹。詞中寫道:大家都在叫“咖啡”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喔,原來傳説是用“豆”(咖啡豆)製成的。喝咖啡要放糖,洋人飯後用它來“代茶”的。再如:

大菜先來一味湯,中間肴饌辨難詳。補丁代飯休嫌少,吃過咖啡即散場。這是典型的中國人初嘗西餐的情景:飯局開場,先來湯(也許是義大利鄉下濃湯罷),再來的一些菜説不上是什麼(也許是牛肉、鵝肝醬之類罷),不吃米飯,卻吃“補丁”,你可別嫌吃不飽,最後就是喝咖啡,喝完了,於是就散夥。

100年前的上海人便是這樣看到咖啡、西餐之類而大覺異趣的。而如今,咖啡、西餐卻是遍及中國了。
(http://big5.ce.cn/gate/big5/luxury.ce.cn/drinks/kafei/200704/24/t20070424_11146035.s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