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Thursday, August 20, 2015

“张三丰杯”诗画邵武海内外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张三丰杯”诗画邵武海内外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福建”、“闽派诗歌”发展,福建邵武将沿着朱熹、严羽、李纲、张三丰等历代名人留下的足迹,以古今诗歌缔结悠悠乡愁,以同根同祖之情团聚海内外人士,邵武市政府与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张三丰杯”诗画邵武海内外诗歌大赛,共话“诗城邵武”。

邵武市是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故里,正积极地将张三丰太极文化向全世界推广,目前还广泛开展了“和美铁城·诗画邵武”系列宣活动。在诗画装点下,“沧浪阁”前山水如画,书香藴韵;千年“和平古镇”散发浓浓的游浆豆腐香味……这如诗如画的城市正张开热情的臂膀,欢迎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谒祖,投稿参赛,共叙乡愁,共作诗歌,共扬国粹。现面向全球征稿,凡参赛投稿者,即可获得大赛组委会特别送出的“邵武市免费旅游通票”,一篇参赛作品获赠一张门票。

细则如下:

1.大赛主题:谈古论今共叙同根同祖中华情、咏史抒怀同歌邵武如诗如画城。

2.作品应为未公开出版发表的原创作品;传统诗词须符合格律要求,现代诗应符合规范;内容健康向上,具有时代特征,尤重反映、讴歌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邵武”的咏史抒怀、谈古论今的作品。传统诗词每位作者限投5首,现代诗每位作者限投2首,每首不超过50行。

3,传统诗词、现代诗分别设以下奖项: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300元。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和作品集一册。入围作品30名,赠作品集一册。

4. 大赛结束后,出版《“张三丰杯”诗画邵武海内外诗歌大赛作品集》。

5. 截稿日期:自即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征稿启事将在全国以及海内外华文主流文艺报刊等媒体发布。主办方将组成专门的评审组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选。来稿文责自负,杜绝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获奖作品将在网上公示一周,接受公众举报监督。

6.来稿时请附上固定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稿件请寄至:福建省邵武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邮编:354000,联系人:黄自棋,电话:0599-8331239,手机:18950675867,电子邮箱:swscylxh@163.com。网络投稿:福建文艺网:http://www.fjwyw.com/,联系人:田成海,电话:0591-83368793,手机: 18120823038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和美铁城,如诗如画。与诗歌同行,我们与您相约张三丰故里--福建邵武!

Wednesday, July 22, 2015

全新的跨领域艺术创作演出——《2020》




《2020》是一个全新的跨领域艺术创作演出——作曲家/音乐家黄楚原和舞者/编舞家,STEVE GOH将利用平易近人的科学概念,比如时间旅行、多元理论、以及时间相对论等等作为呈现方式,编织了一个在游走于时间之内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为了避免人们误会这个演出跟政治挂钩,《2020》这个名字差点被放弃了。最后关头,制作团队一致通过,认为数目字对这场演出来说有更多意义,它才被保留。

这部科幻作品,由独特的巧合组成——两位艺术家有几乎相同的身高、样貌,也时常被人误会为亲兄弟,甚至双胞胎。

此外,他们两位艺术家都对1980年代的“克隆/复制”技术很有兴趣,于是他们决定将这个意思带到这场表演内。在《2020》这部作品中,黄楚原和STEVE GOH将呈现和诠释他们两人是如何被“克隆/复制”,但却被时间旅行这种概念所拆散,之后又因相同的原因相遇。

他们想要表达的是,通过 “克隆/复制” 这种技术,很多不可能的事,会成为可能。比如,假设大家都愿意一起环保,那么世界气温升高的问题定可以被解决。他们想要通过艺术表演向大家表达——只要有心,永远不嫌太迟。因此,《2020》意味着一个未来的展望,我们想在未来获得什么,现在就要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

《2020》的创意制作人陈鱼简,在跟她的团队好几次的讨论中,发现到这部作品很有张力和发展空间。因此,她和本作品的艺术总监兼作曲家,黄楚原、舞者/编舞家,STEVE GOH、作者,Wey Herng、灯光和舞台设计师,来自香港的PC Sei,决定加强和伸展此作品,让它能够达成《2020》的原本意愿。在充满热情和积极的讨论中,许多新的思维和点子就这样一个个地出现在这团队里每一位幕前幕后人员的脑海。团队里每一个人的贡献都非常重要。

黄楚原作为一个音乐家和作曲家,艺术和科学是他作品独有的调色盘。他时常对时光旅行存有幻想。这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让他能够表现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广义又不稳定的概念。

舞者/编舞家,STEVE GOH 是一位把作品都专注在触动人类心灵的艺术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探讨复杂人性。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一个时刻。这两位艺术家有不同的艺术方向,在两人都认为有必要创作一部包含艺术与科学、且带有情感的作品当中,他们的理念相遇了。他们两人的合作充满艺术性,观众们可从中感受到他们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带着激流和闪电般的热情与艺术相逢。

这部作品的最终目标,并非为了跟大家探讨未知的未来,反而是近在眉睫的“未来”,也就是“明天”,包括人类对未来的忧虑。他们的作品命名为《2020》,也就是5年或60个月后。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不单是为了要反映或预言未来,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人们——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但预知的能力却有限。

整个《2020》团队的终极目标,在于将科学——科幻——艺术创作——舞台演出,合为一体。但是这种表演,通常都是属于电影,而不是舞台上现场演出,因此《2020》将会创造出一个全新和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演出方式。它需要高科技的技术、高超的舞蹈能力以及音乐创作技巧。

未来让人期待,因为它充满变数,也有许多可能性。因此,两位艺术家希望能够创作出洞察人性、扣人心弦、引起共鸣的作品,好让观众在欣赏之余,也能够获得激励,进而促进人心和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

《2020》的团队将这整个作品定为5年制。每一年将会有至少一次的演出,并从每一次的演出,延伸出更多的艺术概念,直到2020年,这将会是一场让人期待的空前大型作品。

Monday, July 20, 2015

饮中仙 ——菲尔


昨天一翻开《全唐诗》,就看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全诗读来觉得十分有趣。很难想像,忧国忧民的杜甫也会写这样轻松的诗: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首诗写的是和杜甫同时代、八个性格豪迈不羁、饮起酒来神态各异的名人。在他笔下,贺知章饮酒过后,骑马也像乘船,跌落井底就干脆在那里睡觉(这两句我最喜欢,觉得最有文人的潇洒意象)。而汝阳郡王,李进,就恨不得自己被封到据说城下有味美如酒的“酒泉”那个地方。左相李适之,饮起酒来花费豪奢,酒量又大。崔宗之则是醉了也还玉树临风,潇洒好看。苏晋虽然是个佛教徒,但为了饮酒还“逃禅”;李白俗称“酒仙”,饮酒出了名,就不必多说了。张旭,人称“张颠”以“草圣”闻名。相传他酒醉后,呼叫狂走,性格更豪迈,挥毫起来,字迹特别好看。焦遂有口吃的毛病,但饮酒过后,居然变得健谈起来。

自古以来,文人与酒的故事非常多,而且有许多都很有趣。

杜甫自己本身也嗜酒。曾写过“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他的酒量十分惊人,十四、五岁和文人交往时就已经和酒结缘。这大概和最爱他的祖父,杜审言,也是嗜酒之人有关吧!

苏东坡是我的偶像。林语堂曾说过,世上不可能有第二个如苏东坡般的老子。他出名以后,他的文章是读书人必读之作。南宋甚至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之说。意思是读他的文章熟了,可以考中,否则不取。这位被喻为千年一见的全才,也是个美酒鉴赏家和试验家。他不但爱喝,在他的作品中、给朋友的信中,甚至提过他自己酿酒的过程。据说他曾试过制作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虽然他的这个嗜好只属于玩票性质,但却颇有盛名。他死后,还时常有人向他的儿子们讨教酿酒秘方。但每遇此事,他的儿子们都会大笑。他的儿子苏过曾说:“虽然苏学士喜欢作实验,但他其实就只酿过一、两次酒。他所酿的蜜柑酒,喝起来,就好象土酥酒。”朋友们喝了他酿的酒,据闻常闹腹泄。我想,不知苏学士当时是否已经有排毒意识了呢!

陶渊明这位知名的田园诗人,也以饮酒出名。他性喜饮酒,作品中,几乎篇篇提到酒。他的《饮酒》诗是十分有名的。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就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而且有酒则醉。由于家贫,若是亲友请酒,他必喝得大醉才回家。而若有人拜访,他也会尽量设酒招待。若自己先醉,他会告诉来访的亲友:“我醉了,想睡,你可以回家了。”

文人爱酒,也是一脉相传的吧。回想十多年前,我们一家还住在大山脚时,爸爸妈妈的文友们时常都爱在我们家里聚会。根据爸爸的回忆,傅承得最爱五加皮,他的酒量非常好,现在在首都主持“大将书行”,据闻和另外几位酒量也惊人的文人如游川(注:已故)、小曼等等多有接触,不知可还记得当年在小黑家里的聚餐?另外还有数年前已经去世的游牧,爸爸说他最喜欢啤酒,艾文则喝白啤。方昂喝了啤酒,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他的脸会转白!而爸爸最没用,半杯啤酒下肚,从耳朵到脸到胸口,全都转成红色,方昂看见就会拍腿高声大笑:“小黑好象一只蒸熟的螃蟹啦!”至于常常沉默寡言的小说家宋子衡(注:已故),他是不喝酒的,保持清醒。当然,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往往喝得醺醺然才告辞。不过至今尚未听说十多年前这些作家叔叔伯伯们在回家的路上遇过让他们做酒检的警察。

另外,爱烟复爱酒的温祥英伯伯曾在醉醺醺的当儿,给我写了纪念册:“别做酒鬼或烟鬼”。这是很好的赠言,我一定会记得。

(发表于南洋商报,21-12-2004)

探病——蔡珍妮

一位小男生告诉我,班上有位同学因为结肠打结而住院两周。出院后,还须居家休养一个月才能返校上课。正值年中考期,那位同学因病得以豁免参加考试。这让学习方面有些惰性的小男生很是羡慕。他开始觉得,生病住院并非是件坏事。相反地,从某个角度来观察,住院其实也可以是一件好事。

小男生觉得,这人一旦生病住院消息传开,就有一大班亲戚朋友排队前来探望。平日鲜少见面,难得趁这个时机相聚,有何不好?更重要的是,住院意味合法性旷课,豁免参加测验及考试,世上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了。

小男生从未因病住院。但是,他看了很多部连续剧,尤其是台湾本土剧。

“啊!你知道吗?连续剧里头那些住院病患的病房比我家的寝室还宽敞,附加个人洗手间。摆在病床前是液晶电视,病床旁边则放置了一张双人沙发。美轮美奂的病房环境堪比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套房呢!”他语带夸张地说。

我告诉小男生,住院这玩意并不好玩。首先,你想住好一点的病房,你就要确保口袋里的钱是足够让你支付住院费。要知道,在医药费高涨的年代,有多少人对住院是采取退避三舍的心态?其二,住院不是度假,更谈不上享受。住院是要付出‘痛楚’的代价的。一般人之所以会住院就是因为身体某个部位感到不适而迫不得已选择住院。若须以手术治疗,那么,可以预见病患在手术后所患处所要承受犹如凌迟般的痛楚与折磨。

既然是身体不适住院,自然是不可能精神抖擞来应付前来探望的访客。依稀还记得,当年祖母因病住院,基于【必须通报】周遭的亲友,结果搞得一大班亲戚前来探望。六人床的病房,无冷气设备。这访客一多,室内的空气质量就变差了。我很不解,既然病患身体不适,为什么还要劳师动众‘动员’这么多人前来探病?为什么不要站在病患的角度,体谅他们的无奈与无助,让他们好好静养?访客有心前来探病,家属当然感激。但是,病患又是否毫不介意访客们前来探望他们这副有些狼狈的模样?

前阵子,某老友因病开刀治疗。老友们纷纷前去医院探病,唯独我。我告诉她们,传简讯问候就行。她会明白的。一大班人前去医院探病感觉就像凑份热闹,让病患耳根子不得清净,还得打起精神应付她们,还真是病了也不得清闲。

所以,当周遭有些亲朋好友需要住院而选择不低调、不公布,我很是明白。毕竟,住院并不是小男生所想象地那么的‘美好’和‘享受’。我告诉他,连续剧中的医院场景和真实版的医院场景是有天壤之别的。连续剧中的主角可以住顶级病房,可以不必烦恼高昂的医药费。但是,现实版就并非如此了。不信,就到政府医院看看,有多少病患为了要住B2级和C级病房而苦等多时?反之,A级病房却是乏人问津?关键就在于三个字。

 那就是 - 医药费。

又没多久,另一位小男生因病而需要动小手术。因家境富裕的关系,因此,父母亲就安排他住私人医院内的单人病房。这位小男生虽在肚皮上划上一个小切口,却因为住院过度享受而不怎么想出院回家休养。医院内除了提供舒适的病房,还提供三餐附加茶点,当然还有基本的娱乐设施如:挂在墙壁上液晶电视。犹如置身在豪华酒店内休闲度假。对他而言,住院并不无聊。一个平板电脑或一个智能手机就足以让他消磨了一整天。他住院消息一传开,就引来了许多亲朋好友前来探望,把整个病房的气氛炒到最高点!

然而,他之所以喜欢住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可以不必去上课、可以不必做功课、可以逃避考试或测验,甚至还可以每天睡到饱才起床!


也之所以,这些小家伙们才会视住院还真是件‘颇为享受’之事啊!

Tuesday, June 9, 2015

《2020》——toccata studio



《2020》是一个全新的跨领域艺术创作演出——作曲家/音乐家黄楚原和舞者/编舞家,STEVE GOH将利用平易近人的科学概念,比如时间旅行、多元理论、以及时间相对论等等作为呈现方式,编织了一个在游走于时间之内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部科幻作品,由独特的巧合组成——两位艺术家有几乎相同的身高、样貌,也时常被人误会为亲兄弟,甚至双胞胎。

黄楚原作为一个音乐家和作曲家,艺术和科学是他作品独有的调色盘。他时常对时光旅行存有幻想,认为这是目前可行和合法的行为。这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让他能够表现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广义又不稳定的概念。

舞者/编舞家,STEVE GOH 是一位把作品都专注在触动人类心灵的艺术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探讨复杂人性。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一个时刻。这两位艺术家有不同的艺术方向,在两人都认为有必要创作一部包含艺术与科学、且带有情感的作品当中,他们的理念相遇了。他们两人的合作充满艺术性,观众们可从中感受到他们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带着激流和闪电般的热情与艺术相逢。

这部作品的最终目标,并非为了跟大家探讨未知的未来,反而是近在眉睫的“未来”,也就是“明天”,包括人类对未来的忧虑。他们的作品命名为《2020》,也就是5年或60个月后。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不单是为了要反映或预言未来,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人们——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但预知的能力却有限。未来让人期待,因为它充满变数,也有许多可能性。因此,两位艺术家希望能够创作出洞察人性、扣人心弦、引起共鸣的作品,好让观众在欣赏之余,也能够获得激励,进而促进人心和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

数绵羊——李骍

夜里独自躺在铁床中央,卷曲身子。闷热压抑,空气里好似听到城市人争吵声、脚步声和喘息声。我看着天花板,数绵羊,一只,两只,三只……天花慢慢压近,我紧闭双眼,大口呼吸。这是个不眠的台风夜。

台风袭来,魔鬼施法,风拍打着门窗,树枝间发出鬼爬似的嗖嗖声。乌云已从天边低低压来,成团成块,没有缝隙。我披衣下床,关起门窗。窗外的世界,是画家刮掉调色盘上最后一层废弃色,混混沌沌的。在一个没有色彩倾向的环境,雨水伴随着风,拉扯着人的衣襟衣袖,黑压压。

我再次爬上床,把自己关死在一个四方格子里。我对自己说“安全了,睡觉吧”。看着天花板,迷迷糊糊细念:一只,两只,三只……突然,暴风雨像瀑布倾泻进我的小屋。窗户飞落,四面墙壁被大量雨水和风力撞破,雨水搅拌狂风,像是噼噼啪啪打在我身上。我赶忙躲在被窝,身子湿透,口口喘息,嘴里仍念着绵羊:一只,两只,三只……

此时铁床架子摇晃,升起,我感觉到它在空中漂浮。铁床载着我,带着节奏,摇荡在星海。天空忽然变得很大很大,就像是无边的海,像是一张覆盖了所有的大幕,没有皱褶,没有苦恼。密密麻麻的星点挂在上头,组成了各式形状。我尝试爬出被窝,伸手取星。星星融化在手心变成五角形的巧克力,空气里弥漫着儿时糖果的味道。远方站着一名由一簇簇星组成的女人,她撑着阳伞,看不清脸庞,裙摆星光闪闪,丝巾在星河间飘扬。女子脚下的花草,散放银碎般的光华,给人带来绵绵春意,她是莫奈曾深爱的女人----卡美伊。铁床一路随风飘晃,眼前是波特罗笔下的一对胖子。胖子一身绅士礼服,衬衫紧绷扣不住的肚皮,牵着胖女伴,在星夜间跳起交谊舞。他们忘却了年龄,忘却生活间的酸甜苦辣,随时而优美,时而激昂的音乐,旋转舞蹈。怀斯画里爬在草堆的少女,回头对我眨了眨眼,微笑。星星还组成了郁特里罗歪歪扭扭的街道和房子,莫迪里阿尼的长脖女,还有阿利卡的自画像。


莫奈《撑阳伞的女人》


  每当我猜到星宿组成的名画,它们便散开,再次重新组合。铁床一路在星河间漂浮,在星海的世界里,我微笑着沉睡,好似躺在外婆的怀里数着小绵羊,一只,两只,一只……直到世界静止。



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饭岛爱——蔡珍妮

我从未看过由饭岛爱所主演的任何一部AV成人片。然而,但从她的著作<<柏拉图式性爱>>入骨逼真地描写拍摄AV片的“精彩过程”,不令人脸红,还真是难。

饭岛爱本名叫大久保松惠。自小因为被父亲管得太严,导致才年仅10岁的她就萌起了离家的念头。本是资优生的她即使初中成绩维持在十名以内,却还是不被父母亲所认同。有一回,她的数学考到了九十分,满心欢喜的她就立刻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的母亲。母亲却问她的好朋友又考了几分。

“一百分。”饭岛爱据实以告。

母亲听了就立即朝她丢了一句:“你努力不够。”

就因为希望通过努力来得到他人的赞美,结果,她得到的却是这种答复。此后,她开始讨厌 “努力”这两个字。

青春期的饭岛爱的内心是充满着自卑感。她这么形容自己的外貌“身材既不高,长得又不吸引人,我怎么看都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女孩子”。加上无论怎么努力也追不上父母所认同的第一名,她开始和暴走族约会,频频到歌舞伎[田丁]迪斯歌舞厅消磨时间。此举引起了父亲勃然大怒,并且还在她脸上施了好几个拳头。

父亲的拳头并没有促使她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她反而变本加厉,翘课、离家、上警局、与男友搞同居,过着淫荡不堪的日子。当然,这种好日子并不持久。为了度日,她开始从事援助交际,出卖了自己肉体来赚取金钱。即使,对方足以当上她阿公有钱的老头子。

“老头很自然似地放着三百万日币的钞票,说了一句“拿去吧!”然后就去淋浴。在我的心目中老头已经升格为‘干爹’了。”

十八岁那年,饭岛爱从纽约旅行回来之后,在不景气及金钱的引诱下,饭岛爱决定要成为一名AV女优。当然,在这方面她是相当成功的。因为她成了不少男人都爱看的AV女王。也不知道算不算幸运,在一次参与东京电视台的<<东京色情派>>使她成名,并且促使她成功转型成了正式演员。又或许是因为转 “正途”的关系吧,饭岛爱与家人原本紧张的关系也开始出现缓和的现象。

在演艺事业一片看好当儿,饭岛爱却传出健康频频出问题。问题之严重,导致她必须退出演艺事业。百病丛生的她甚至还被人踢爆她[极有可能患上爱滋病或是性病]才被迫离开日本演艺圈。

2008年的平安夜,饭岛爱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寓所内。法医也公布死亡的时间已经有一周的时间。具体的死亡原因,并没有对外界公布。加上她父母亲火速将女儿火化安葬,此举难免令外界对她的死因都感到高度的好奇。种种针对她死亡的谣言四起,一时之间也难以平息。死后的两个月,日本警方才正式公布她的死因乃是肺炎导致,与自杀(甚至与谣传满天飞的艾滋病)无关。

饭岛爱带着寂寞与孤独离开了这个花花世界。她短暂的一生都充满了惊叹号。如今画下了句点,就祈望她能够在来世投胎转世,能够弥补前世这个心愿、这个遗憾:

[我十八岁的时候,很想前往曾经去过的纽约留学。]

饭之味在百味之上——菲尔

稻米在商朝已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粮食。相传仓颉造字,就有米粮文字。禾为稻之苗,米为稻之实,禾、米都是汉字部首。目前中国也是世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0%。

历代传颂的《三字经》写道: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廖廖数字,虽然简单,但意思明白,内涵丰富,说明稻米地位非凡,是六谷之首。

自古以来,种稻米在中国这个农业国,是非常主要的行业。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千古。此诗用简单的文字,说明种植稻米的辛劳,也鼓励人们爱惜米粮,言简意骇。

杜甫在《忆昔》写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说明开元盛世时的盛唐,一个小村庄都有万户家庭,不论公家还是私家都很富裕。这首诗也告诉读者,在唐代稻米已是主要的粮食。

在《红楼梦》里,贾元春回家省亲时命贾府的兄弟姐妹们为大观园题诗。贾宝玉贾元春寄予厚望,一个人要做四首律诗。林黛玉代他题了其中一首《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热,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把大观园里点缀景色的田园景致写得一片太平盛世,被元春评为四首作品内最佳。

清代的文学家、也是美食学家,袁枚,曾说过:“饭之味在百味之上,知味遇有好饭,不必用菜。”可见如果有好的米饭,净吃米饭就够满足,连菜都不用了。中国历史上,产于湖南江永县、洋县的香稻是被历代视为珍品的好米,也是非常珍贵的贡品,被称作“贡米”。

假如不能净吃米饭,那么可以试试宋代大文豪苏轼发明一种叫做东坡汤的青菜汤:用两层锅,上面放了米饭在菜汤上蒸,下面的汤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洗好后放点姜片,这么一来,饭菜可以同时蒸熟,方便又省钱。

稻米作为中国人、以至亚洲人的主食已久,对它的文学价值有点认识,在吃饭的时候,肯定也特别香呢。


Monday, May 11, 2015

焚寄诗人汪国真——锺逸(转载自棉兰《好报》)

焚寄诗人汪国真 / 文:锺逸


你曾为三毛的陨落唱过挽歌
说她已迷失在撒哈拉沙漠
很多人的心都被泪水淋湿
从此再也没有雨季的滂沱

如今你也已走完了坎坷
留下的足迹成了时代的脉络
我在潇洒飘逸的字里行间寻找
你在文学长河搅动的漩涡

也许岁月的浪涛会把一切淘尽
你的名字将永远在诗的星空闪烁




认识汪国真 / 文:锺逸

《好报》于4月28日的《报道》版上刊载了一篇题为:“那些年我们一同追过的诗·缅怀中国现代诗人汪国真”的文章。有些喜欢诗的朋友对汪国真这位中国诗人还觉得陌生,希望《好报》能更深入地介绍这位诗人和他的作品。

2009年,我和内人沈华英到中国陕西“寻秦”并捕捉“长恨歌”余韵时,在西安市新华书店买到一本《汪国真诗文集》。当时,我确实还不大熟悉这位比我年轻了10来岁的诗人,只是曾经在网上读过他的几首经典名作。

在那本书里,首先看到的是汪国真的墨宝:

气势恢宏上海,堂皇富丽锦江。
一条黄埔水流长,无数玉兰绽放。
浪漫豪华班地,古琴雅韵竹园
蓝天旋转尽欢颜,谁可与春争艳?

这是他填的一首《西江月》,以狂草书成,真的像他词里开头的那句“气势恢宏”。

这本诗文集由汪国真大学时的同窗挚友蔡少岩代序,他介绍说:……汪国真就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虽说并非每个性情中人都能写诗,但会写诗的性情中人必有好诗,则是毫无疑问的。

汪国真的诗文清新、流畅而简约,书卷气弥漫其间。假如说真诚是汪国真的品格,那么儒雅便是他的气质。汪国真的诗抒写爱情、友情、亲情,既非如泣如诉之哀 怨,亦无呼天唤地的诉求,而是蕴藉、潇洒、坦诚而又善解人意的诗人心曲。汪国真的诗之所以能打动众多青年读者的心,一方面是诗人的人格和艺术魅力,另一方 面也是年轻人呼唤真诚、渴望理解的心灵感应。

汪国真的真诚,则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特色:情迷而意不乱,不卑不亢,潇洒走一回,得失泰然处之。

他写亲情直抒胸臆,憨态可掬;写友情充满理解与宽容,坦然而厚道,温馨怡人;写爱情缠绵处细而不腻,得意时喜而不狂,失意时则有如秋水微澜,虽有感慨,但绝不凄迷伤感,绝不怨天尤人,绝不顾影自怜,而是豁达者的自我宽慰——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汪国真:一位善解人意而又温文尔雅的”秀才“,一位此生注定要”命带桃花“的”秀才“。他和”她“或眉目传情而互诉曲衷、心心相许,或灵犀一点而心旌神摇、魂牵梦系,或斩断情丝各分东西......汪国真都拿得起放得下,其风度可谓:风流潇洒而飘逸。

在网上博客可以读到许多有关汪国真的评语,但由他的同窗挚友(在暨南大学一年级时,两人还是同宿舍的室友)写来,无疑更是真实中肯。

与汪国真同一时代的诗人,对他的作品褒贬不一。有人说汪国真的诗不够含蓄,不耐咀嚼,没有回味的空间,甚至批评他说,跟诗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更多爱好新诗的人却鼎力支持他,说正是因为他的诗歌写得明白简单,又时常有些哲理的句子蹦出来,所以易于流行,能够成为那个年代流传很广的诗歌。汪国真本人分析过自己的诗歌能够一直流行的原因,是通俗易懂,不写花里胡哨的;容易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

中国现代诗坛认为,汪国真的诗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清澈,他的诗跟他的人一样很纯真。所以,汪国真的诗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汪国真的诗作简单明了,有很多类似”格言警句” 的句子,其中包含很多对人生的感悟,对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他的诗歌在当时影响了很多没有形式诗歌阅读习惯的普通民众。

文坛也认为,汪国真的诗与席慕容的诗、三毛的散文以及琼瑶的小说,代表着人们对那个年代大众流行文化的记忆。”

多才多艺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卫和叶匡政在采访中都介绍到,汪国真的一生是”诗意” 的一生,他多才多艺,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擅长书画、作曲。

汪国真的一些书法作品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桂林芦笛岩等几十处名胜风景区。2011年开始,他的字画陆续在保利、嘉德、瀚海等顶级拍卖公司拍卖。后来,汪国真开始音乐的研究和创作。出版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出版自己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等等。

谈到汪国真的诗,诗文集第一辑《这就是爱》我看到了作者对爱情的赏析。他在《两个人的故事》里写道:

如果你是一本杂志
赏心悦目的封面
我便是这本杂志
深沉浑厚的封底
那中间厚厚的
是我俩的故事
写满了我们的
忧愁、欢乐、追寻、希冀

我们亲密地联在一起
这些故事是那样诱人
如果我们一旦分离了
诱人的故事
便会被降价处理

是的,这首诗无所谓含蓄,就像面对着爱侣耳语那样,但是,诗里文字结构散发的真挚情感,却那样紧叩读者心扉。

同辑有一首 《我的心你可懂得》。乍看题目,觉得有点像台湾歌星童安格的《你不懂我的心》。但细读下去:

我的心你可懂得
爱上你我却不知怎样诉说
想说的愿望折磨我的心
说不出口让我的心受折磨
爱情真是一道难解的题
怕说错 更怕错过

我的心你可懂得
就像春风理解那满山花朵
我的心你可懂得
就像秋日眺望那遍野田禾
爱情真是一个难解的谜
怕错过 也怕猜错

蓝天上白云轻盈飘过
那里有我深深的寄托
夜空里繁星晶莹闪烁
那里有我心海波光折射
走近你并非因都是天涯行客
数尽缤纷心中只有一道景色

这是爱的告白:怕说错 更怕错过。

我本人喜欢汪国真的一首 《告别,不是遗忘》:

我走了
不要嫌我走得太远
我们分享的
是同一轮月亮

雨还会下
雪还会落
树叶还会沙沙响

亲爱的
脚下可是个旧码头
别在上边
卸下太多的忧伤
告别,不是遗忘

他也给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爱情做了一个速写:

《前边,有一座小桥》

你也沉默
我也沉默
我们中间有一条
无名的小河
默默地流着

你也不说
我也不说
任凭思念的白云
从河面上
悄然飘过

还是走吧
前边,有一座小桥
在河面上架着。

还有一首《默默的情怀》唱响了那个时代的爱情。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这首诗很美,还押韵呢。

在那个谈情说爱也担心被扣上“小资”帽子的时代,汪国真这首诗便是时代的钟声回响。

不管别人如何看汪国真的诗,不管他诗的语言是否不够含蓄。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曾经擎起一个时代青春阵营的大纛的诗人,我由衷敬佩他。

======================================================
那些年我们一同追过的诗
缅怀中国现代诗人汪国真

中国著名现代诗人汪国真于4月26日凌晨去世,享年59岁。

他的诗歌曾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 ,其代表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为一代人熟知。

据了解,汪国真春节前就因肝癌住进了302医院,尽管家人与他积极治疗,但最终遗憾英年早逝。

据汪国真生前好友透露:汪国真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4月30日(星期四)早晨8时在北京八宝山东厅举行。

汪国真生前好友、诗人大卫在接受人民网文化频道记者采访时说:"汪国真的去世,让一代人纯真而美好的记忆显得伤痛惋惜,苍凉而珍贵。"

" 得知汪国真去世的消息,我非常吃惊,不敢相信!他的面相看上去至少比他的年龄要小十岁,而且他的心态非常平和,平时生活中很低调、很谦逊、很朴实,眼睛里 有孩子般的纯真,符合我们心目中‘仁者寿’的标准。" 诗人大卫与汪国真相识虽然只有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但两人"一见如故" 。

大卫回 忆说,汪国真虽早已成名,但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 ,"我实际是汪国真的粉丝,但我俩见面没多久就打成一片,他对我很亲切,我还常常拿他开玩笑。" 大卫还提起他与汪国真交往的细节,"他的微信还是我帮他下载开通的,用的是他的真名,他常常被拉进各种群里,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也从来不会拒绝别人。"

诗人叶匡政在两次参加活动时与汪国真有过短暂的交往,他认为,汪国真为人"非常谦和,有君子之风。"

"他的诗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清澈,他的诗跟他的人一样很纯真,如今这样‘诗’‘人’合一的人很少见了。" 汪国真在各地拥有很多粉丝,大卫回忆,他与汪国真一起出差时,常常会碰到汪国真的粉丝,"那些粉丝都会朗诵他的诗,我亲眼见过好几次。"

汪 国真的诗"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大卫认为,汪国真的诗也许并非专业诗人眼中的"诗歌" ,"诗歌贵在含蓄,耐咀嚼,耐回味,从这个角度来说,汪国真可能跟‘诗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正是因为他的诗歌写得明白简单,又时常有些哲理的句子 蹦出来,所以易于流行,能够成为那个年代流传很广的诗歌。" 而汪国真本人也曾在一次活动中分析过自己的诗歌能够一直流行的原因,"通俗易懂,不写花里胡哨的;容易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

诗人叶匡政认为,汪国真的诗作简单明了,有很多类似"格言警句" 的句子,其中包含很多对人生的感悟,对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他的诗歌在当时影响了很多没有形式诗歌阅读习惯的普通民众。

汪国真的诗与席慕容的诗、三毛的散文以及琼瑶的小说,代表着人们对那个年代大众流行文化的记忆。"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卫和叶匡政在采访中都介绍到,汪国真的一生是"诗意" 的一生,他多才多艺,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擅长书画、作曲。

作为诗人的汪国真,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他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其代表诗句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等。他的作品有:《热爱生命》《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假如你不够快乐》《跨越自己》《挡不住的青春》《只要明天还在》《山高路远》《旅程》《走向远方》等。

除 了诗歌创作,书画也是汪国真的一大特长。据媒体报道,他的一些书法作品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桂林芦笛岩等几十处名胜风景区。2002年 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2003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书画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观》;2005年,他入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年鉴》;2006年4月,他入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2007年他入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2011年开始,他的字画陆续在保利、嘉德、瀚海等顶级拍卖公司拍卖。

近年来,汪国真开始音乐的 研究和创作。2003年11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作曲的首张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2003年12月至2004 年1月间,他应邀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200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2008 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的工作;2009年6月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2009年12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 音乐会》;2010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汪国真音乐作品歌遍中国系列》第一辑(涉县美)。2013年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80首)唱片专辑;2013年他作曲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入选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教程》一 书。

《好报》在此选刊几首汪国真的名诗: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风不能,雨也不能》

风不能使我惆怅
雨不能使我忧伤
风和雨
都不能使我的心
变得不明朗
坎坷
是一双耐穿的鞋
艰险
是一枚闪亮的纪念章
我是一片叶
——筋脉是森林
我是一滴水
——魂魄是海洋

汪国真的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样一个物质膨胀缺乏诗意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灵魂再次被"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这样激情澎湃的诗句洗礼、唤醒。

汪国真的这些经典名句曾在几代人中风靡流行,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汪国真,同时也祭奠我们终将逝去的宝贵生命和青春,愿大家珍爱生命,一句汪国真诗歌共勉"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

汪国真4月26日凌晨去世。青春,成为诗人最后一个注脚。

从 上世纪70年代末大学在读期间,汪国真便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到九十年代,汪国真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研究赏析其诗歌作品的书多达十几种。其第一本诗集《年 轻的潮》1990年出版,印了15万册,接下来《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都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 一年称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 。

积极、昂扬的诗歌主题,让汪国真在年轻读者中拥有很高的阅读率,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汪国真曾经表示:"我的诗集加上盗版,总印数大概有一两千万。"

2000年以后,汪国真的诗歌和散文开始被收进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诗人霍俊明说,汪国真是中国诗坛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但必须承认,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影响了很多学生和校园诗人,他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可惜这一思考几十年都没有完成。

"尽管汪国真的诗接近于箴言警句式的青春抒情和浪漫化书写,在诗歌本体上有争议,但他毕竟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诗人。"

有 研究者认为,虽然诗歌本体上存在争议,但汪国真的诗契合了广大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其表现出的人文内涵达到了社会普遍性。中国作家网曾刊发署名文章称:汪国 真的诗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备受青年读者青睐,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 ,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汪国真诗歌中呈现的无限温情和蓬勃生机,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的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 启蒙意义。《诗刊》编辑、诗人彭敏介绍,自己从初中开始读汪国真的诗,由此爱上了写诗,"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 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

正如一位网友的悼词:"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

汪 国真的诗,有着鼓动性的叙事立场,更有着哲理派的价值底色。励志诗、哲理诗,这些无比鲜明的分类标签,构成了汪诗最中坚的身份认同。就如那句脍炙人口的金 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诗的成功,在于宣示了一种删繁就简的生活态度,在于建构了一种起而行之的实践箴言。就此而言,"汪国真热" 的勃兴与弥散,自然其来有自。

很大程度上,迷惘年代困厄的精神特质,同样造就了汪诗的风行一时。不同风格、不同源流的诗作竞相跌出,争夺着庞大却挑剔的读诗人群。而后,当汪诗给年轻人们提供了简单却管用的应世方案,年轻人们也反过来成全了汪诗不容忽略的历史地位。

诗 人与读诗者,总归是彼此成全的双方。汪国真的诗字句铿锵、立意向上,当时的年青一代读之信之、着迷不已,这便是最大的幸运。励志诗最美好的光景,一大半的 分量,都投射在了汪诗身上。时过境迁事后回望,汪国真与他的诗,至少传递了上一代年轻人,曾经的内心状态吧。那就是,对生活表示关切,试图通过"自身努 力" 和"进取姿态" ,来换取现世的确定性,以及未来的信心。

励志诗的黄金年代,早已一去难返。作为一种文体,其难以超脱于"诗歌" 整体性的式微;而作为一种文化,其早已被诸多心灵文、鸡汤文所取代……人们几乎再也不需要读诗,即便他们仍然需要励志。当"励志" 的媒介,由那些字斟句酌的诗文,换成了不明所以的网文,这绝不仅是审美观的迭代,更映射了社会心绪的流变。

后汪国真时代,一切已与汪国真 无关。而我们却依然要,找寻自我激励、自我对话的体面方式。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 子将会来临。" 汪国真也曾写下,"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或许,这就是励志诗的久远传统,这就是最坦诚、最勇敢、最优雅的励志。(锺逸整理自综合来源)


锺逸简历 : 锺俊仪,笔名锺逸。1945年出生于印尼亚齐省司马委市。 毕业于印尼西玛隆坤师范大学(USI)历史系。曾任棉兰苏东牧中学文史地教师。1965年投身报界。今为华文《好报》总编辑、印尼文《商场日报》社长、印尼文《分析日报》执行编辑。

Tuesday, May 5, 2015

《古楼河上的星光》—— 拿督许廷炎回忆录



本书是马来西亚金鋒集团总裁、槟城州华人大会堂主席拿督许廷炎的首部回忆录,由大马青年作家菲尔撰录。传主拿督许廷炎为马来西亚霹雳州瓜拉古楼人,马来西亚成功闻商,尤其在槟城,他热衷华教、关心华社。本书叙写拿督许廷炎70年来的悲喜、往事、沉浮、得失、经历。该本回忆录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这个变迁中,拿督许廷炎成功通过努力找到突破点,这可作为年轻人的借镜,也可成为一种社会教育。从这本回忆录,读者也能够看到他的童年往事、中小学时代的求学趣事、白手起家的奋斗史,以及他在社团工作方面的各项成就。

作者菲尔,原名陈焕仪,是一名职业律师,也是一名作家。她是马来亚大学法学士,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这本新书是她的第7本著作。

本书也获福建师大协和学院袁勇麟院长倾情作序,袁院长在序文中点评:“这本书可读性强、励志,具有历史价值。菲尔的才思和用心,加上许廷炎风趣幽默、充满睿智的口述,两人珠联璧合诞生的这本回忆录令人期待。”此外,本书也收录有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南京大学刘俊教授和汕头大学华文文学主编张卫东副教授的评论文章。

一个人的一生,或许风起云涌,回头来看,却是云淡风轻。这一切又怎能在10多万字里完整叙说?唯有择其最重要、最有代表性者,为其撰文。

此次出版,拿督许廷炎也特地拿出珍藏的几十幅珍贵照片,全书彩色图文,价格亲民。

=======================================================================
序  
袁勇麟

马来西亚与中国具有很深的渊源,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中国人迁徙至此。经过历代华人勇于开拓和艰苦奋斗的不懈努力,他们不仅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扎根发展,还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在马来西亚的社会进步中立下汗马功劳。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西亚华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不忘热心公益事业,回馈桑梓,造福社会。令人感触最深的则是他们身上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心华文教育,捐资助学,并已经成为一种光荣的传统。我想,马来西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全世界华文教育最为发达之地,也正是得益于一代代华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孜孜不倦的坚持。

本书的传主马来西亚成功闻商、拿督许廷炎,就是其中典型的华人代表之一。许廷炎祖籍中国广东普宁县北山村东坡寨,出生贫寒,却凭借智慧、勇气和踏实肯干的精神,涉足商场,发展事业,取得不凡成就。他担任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热衷华教、关心华社,为保留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让海外中华文化得以世代相传,不遗余力。古代圣贤追求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理想,这应该也是许廷炎追求的人生目标。

本书执笔者菲尔乃青年才俊,是马华著名作家小黑、朵拉的长女,目前跟我攻读博士学位。我读过菲尔的几本书,她观察生活的视角非常开阔,文笔细腻优美,看似平常稀松的生活内容,也能娓娓道来,吸引读者。这是写人物传记很需要的功力。当然,写人物传记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可以运用抽象思维主观虚构人物的故事与命运,而人物传记则必须是客观写实的,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深入采访,查阅史料,在综合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完成写作。菲尔之前写了十多年的访问稿,积累了丰富的人物专访写作经验。她在写作本书时付出了相当的热情和精力,深入采访、实地考察和阅读马来西亚政经文史书籍。菲尔的才思和用心,加上许廷炎风趣幽默、充满睿智的口述,两人珠联璧合诞生的这本回忆录令人期待。
这本书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可读性强。初读本书,便被它严谨的思绪和写神传真的情节所吸引。比如写到许廷炎爸爸对他疼爱的细节,在那只有当新郎新娘才能穿上生平第一双鞋的年代,许廷炎爸爸却在二哥结婚那天也给他买了鞋子穿。很多人在新婚之夜都面临双脚破皮的难堪,而许廷炎因为鞋太大,穿起来宽宽松松而免受磨皮之苦。穿着鞋子时,还期望每个人都能看他的脚一下,因为非常值得炫耀。读来真实、有趣。书中还有很感人的细节,比如,妈妈小产的半夜里,下着倾盆大雨,16岁的三哥拼命踩着脚车去买洋参给妈妈吃。由于没有路灯,路面黯暗,他看不清方向,踩着脚车好几次跌进路旁的大水沟,他擦着眼泪爬起来,扶起脚车继续踩,不久又跌进大水沟,他又赶紧爬起来继续踩……到了角头买洋参之后,在阴暗的夜里,心急如焚继续踩着脚车,匆忙间又数次跌进大水沟。类似这样的许多小细节,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第二是励志。回忆录真实地记录了许廷炎先生长达七十年的岁月中,如何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社会领袖。作者总结了许廷炎先生眼光独到、思想细腻、性格温和,乐观宽容,超强的耐力和毅力等成功的因素。用许廷炎的话说,如果我没有经历过那些苦日子,我不会成功。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从来不放弃。我觉得积极、乐观,是成功最大的因素。书中正面的观点,积极的情绪引导读者默化向上的精神,能够带给正在向成功迈进的奋斗者有益的启迪。

第三是历史价值。好的个人传记,不仅能给予人成功的经验和生活的启迪,而且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本回忆录里也反映出马来西亚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华人的生活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感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提到的,这段时代值得记载,因为它就是马来西亚历史的一部分。若干年后,人们回顾既往马来西亚华人这个群体,或许可以从《古楼河上的星光——拿督许廷炎回忆录》这类记叙中了解往事,从而获取研究马华社会变迁的宝贵资料。
  法国学者菲力浦·勒热讷认为,自传具有三大基本品质:真实性、故事性和思想性,即自传要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文字的美又有历史的眼光,从这个立点上说,菲尔对传记作家责任的理解和把握是透彻的。

                                                20141228日于中国福州

袁勇麟,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和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曾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福建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首批特支人才“双百计划”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

宜家 ——蔡珍妮

我喜欢逛宜家。喜欢宜家的宽敞、喜欢宜家的轻松购物环境,更喜欢每天从宜家餐厅内端出来的各种瑞典美食。

宜家创办人英格瓦•卡普拉德之所以会在店铺内开设餐厅,是基于顾客往往因为用餐时间了到而不得不在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匆匆离开而产生的。如今宜家餐厅生意之好,证明了他当初的开设餐厅的概念是成功的。宜家餐厅没有服务生,从点菜、端菜到付款都须自己样样来,然而客源还是源源不断,受欢迎的程度依旧惊人。 尤其是周五至周日晚间,人潮多得柜台前排起长龙。即使位子难寻,不乏一群宜家迷们甘愿忍受用餐不便,就是为了享用宜家菜肴。丰富而平价的套餐美食就是宜家餐厅吸引食客的主要买点。除了传统瑞典佳肴,餐厅也售卖比较符合本地人口味的美食以及份量较少的儿童餐。无数精致的甜点、可口沙拉及蘑菇浓汤还真是令人食欲大增。因此,想要享受悠闲的下午茶,宜家餐厅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难怪就有人椰榆:宜家若转型为餐饮业,想必利润应该也可以同样可观!

英格瓦虽贵为欧洲首富但是他节俭的生活方式确实是富人俱乐部的‘最佳示范’。那就是有钱也要懂得节约懂得低调。他开有二十年车龄的Volvo、住的是毫不起眼的平民住宅。以他的经济能力,他可同赵本山一样,给自己购买一架‘本山号’的私人飞机翱翔世界。但是,他宁可搭乘商业客机的经济舱。若有廉价航空可搭乘,那将更好。若得乘搭火车,他通常也只会买二等车厢的车票。此外,他的节约习性也运用到他的企业王国。那就是一纸两面用。员工们离开办公室时忘记关灯就得准备被他唠叨。还有,既然宜家餐厅售卖不少美食,那么也没必要花钱去光顾米其林餐厅了。

英格瓦散发了一种宜家人气质。那就是简朴中带着实际,不奢华。在他的家具王国内,他的每一件家具简洁却不失雅致,并且成功营造出温馨的北欧风格。他家具的售价并不昂贵,绝对是一般小康家庭有能力购得的。此外,店铺还设置了不同居住面积的展示间,供顾客参考不同主题的设计方案。而这些设计点子为许多准备置屋的人们筑造了拥有属于自己家居的梦想。另外,亲家庭的宜家还开辟一个专门供儿童玩乐的游乐场,好让大人们可以悠哉地逛完整个家具店。因此,宜家成为了大人和小孩们的最爱。就有人揶揄翻阅《宜家家居指南》的人数恐怕是远远超过那些翻阅《圣经》的信徒们。若到英格瓦在瑞典瑞典南部家乡的教堂,看到《圣经》和《宜家家居指南》并排放在一起,也请不必感到意外。

英格瓦已是八十八岁高寿长者,他的企业王国也已经交棒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四十年前,他为避开瑞典高税率而移居瑞士。太太去世后,他觉得没有必要继续长居瑞士,因而萌起了落叶归根回返瑞典定居的念头。现在的他除了回返祖居地还经常往宜家店铺趴趴走,继续为顾客及产品提供一些好点子,好让产品变得更好。从北欧到亚洲,他的事业版图近年来还扩展到南美洲。宜家在全球拥有三百多间店面,所制造的就业机会不容小觑。

宜家就像美式快餐店麦当劳那样迅速地攻占世界各地各个角落,成了年轻家庭的最爱朝圣之地。这对传统家具店而言确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一位朋友刚迁入新居,就特地到宜家添购家具。她将整个家居布置得具有宜家风格,令人视觉舒服,倍感温馨。餐桌上所摆放的餐具及碗碟,都是一件件从宜家搬来。她很喜欢逛宜家也喜欢在宜家餐厅用膳,所以我们自然成了‘宜家姐妹淘’。一旦周末有时间会面,我们就会挤入人满为患的餐厅,辛苦地寻找空座位,只为了喝下午茶。两杯咖啡加上瑞典甜点,我们在喧闹的环境中居然也可以喝得很满足。谁说要喝下午茶非要到五星级酒店?到宜家享用即可,好吃甜点和咖啡皆都是下午茶的最佳组合,而且价格肯定是比五星级酒店便宜许多!


小丑鱼——李骍

<<小丑鱼>>

   我是一条离不开水的鱼

  梦想再远

  我只能循着阳光的轨迹

  想象  向日葵的味道

  

  游得再远

  我只能来回于匆忙的人生

  相伴  水草的柔软


记忆的戏曲 ——文字/菲尔; 摄影/楚原



粉彩涂抹在脸上,身份马上转换。

戏台上是薛仁贵,是王茂生,是包青天,是秦香莲;可以是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大汉奸。

如何走上唱戏曲的这条路,好奇。

小时候,跟随外婆,拿张板凳,坐在戏棚下看戏,对于住在槟城的我,不是陌生的事。但当时更大的目标,是戏棚底下,那让小孩们兴奋的地点。对小时的我来说,在这里卖零食和甜食的小贩,是更真实更贴近自己的。

买了零食,坐在外婆身边,我常常伸直脖子,欣赏那色彩鲜艳的戏服,耳中听着台上的鼓乐,感觉跟民间文化很接近;但矛盾的是,多数来自泰国或中国的戏子们虽用我熟悉的闽南或潮洲方言在唱在说,我却听不懂。偶然不小心听懂一、两句,马上得意得好像听懂了什么外星话,整晚不停在口边重复。

物换星移,何时开始,当门口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们却不再兴奋,宁愿在家里看着卫星电视。每次驾车经过戏班,看到戏子们对着空无一人的台下在唱、在演,心里就有种酸酸的、小小的内疚感。

还好这些酬神戏,是唱给神明听的,演给神明看的。不远处的神台上,忽明忽灭的烛光,在戏曲和鼓乐的伴奏下,闪烁着。

Saturday, March 7, 2015

二十出头谈婚姻--李骍




我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年纪,刚走过青涩的大学时光,却还未到剩女下架促销谈婚论嫁的境地。二十出头咱们聊聊婚姻,总还是会泛着生活的涩味吧?

年轻人对生活的激情是五光十色的,大多渴望爱情像连续剧,充满浪漫而饱满。我就是其中一员。走过了十八、九岁的花季,对爱情的憧憬依旧不变,可谈到婚姻却止步不前。在我看来结婚不过是一张红纸,有能力的人看这张纸叫强强联手,没能力的人靠这张纸过下半辈子。




如今的社会不少男人像软妹子,女人却成了女汉子,求包养不再是女人的专利,更是男同胞的心声。房价贵得让人腿软,总想一步奔小康减少几十年奋斗,找个女强人一“嫁”了事,让青春做赌注,成为靠纸过活之人。如此一来青春就莫名其妙与婚姻划上了等号。男的尙且如此,女的更不必说。无论蕾丝或基佬,趁年轻还有本钱,泊上个好码头是不少女孩心里的算盘。于是,高富帅与白富美穿梭在各大网络头条,病态地麻木地梦想着不劳而获的明天。还有一类现实主义人群,发现青蛙变不了王子,灰姑娘也没有公主的命,童话故事沾不上边,干脆老少配登上历史舞台。电视剧里不是有许多失婚妇女独立自强配青年才俊解决房价困扰、中年大叔与岳父斗智斗勇娶少妻论真爱等的故事?或许他们确是真爱,但现实中又有多少是真的?事实上,老想抛掉手中的馒头尝尝山珍海味的人生,但这种虽然没有物质困扰的塞满名牌包包金卡银卡的人生,却是失去激情没有火焰的残生余生。过起来有没有“味”也只有自己知道呢。

至于“强强联手”的婚姻,在我看来也不见得轻松。这是一个天平游戏,彼此把父辈的积累与自己奋斗的一切放上枰上一端,等待一个持平者将疲惫不堪的自己带走,换句老话说就是门当户对。但门当户对就能保证夫妻两人能真心相爱,能克服一切困难,能把生活中冲撞的各式火花平静地消弥掉?我不得不怀疑。把注押在父辈身上的婚姻说不定又是一场永无终点的煎熬。

有一句名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在我看来,婚姻未必是爱情的坟墓。这就看你如何对待婚姻和爱情的真谛。无论任何一种模式步入婚姻殿堂,都不再如读唐宋诗词那么浪漫,似看杂志封面那么清新,关键是你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二十出头的我看婚姻或许仍然浅薄,但如能得到共鸣则是我的所愿。

语言--蔡珍妮

来自香港的晶晶,十年前嫁给新加坡郎便以此为居。出生在中国湖北的晶晶,幼小的时候同家人到香港定居。受大学教育的父亲要求一对儿女在家必须讲普通话,因此,即使是生活在粤语环境,晶晶和哥哥的普通话依旧说得与内地人无异。

入学之后,因学校皆以粤语授课,耳濡目染之下,不到一年时间,晶晶和哥哥的粤语就朗朗上口了。

晶晶说:“我所就读的那所小学有很多内地学生。这些来自不同省份内地学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流利的粤语互相沟通。”

我告诉晶晶,我自幼就以福建话同家人沟通。华语和英语还是入学之后开始学习的。若问我是如何在有些‘混杂’的语言环境下,学好两种语言和一种方言,说真的,我自己也答不上来。只知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摸索学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语言专家都普遍认定,小孩学习语言的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七十年代末所推行讲华语运动,虽取得显显著的成果,然而,如今却面临了一个严峻的挑战。试问,在英语大行其道的前提下,愿意说华语的年轻人又是否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还是,这个趋势已经悄然地被强势的英语所取代?

菲律宾拥有亚洲最纯正的英语环境。然而,菲华友人却坚持要以福建话和华语同女儿沟通。

“菲语和英语都可以在入学之后才学。我深信只要我和先生都坚持,将来孩子即使在非华人社会中成长,还是有能力说出一口流利的母语的。因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著名虎妈蔡美儿的父母虽移民美利坚,但他们还是坚持是以福建话来教育女儿。蔡美儿曾经对《人物周刊》的记者这么表示:“我的父母从小就不让我们几个姐妹在家中说英文。如果我们说的句子包含一个英文单词,他们就会用筷子打我们一下。”

我经常在地铁车厢内目睹这样的景象。年轻夫妻互以略为流畅的华语沟通,但对坐在他们身边的孩子们则是以英语来交流。他们所说的英语很粗糙。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之下,其英语也同样的支离破碎。在这种‘畸形’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要搞好双语亦然是一项大挑战,更谈不上学好自己方言。

遗憾的是,在我的周遭就不乏有英语至上的朋友。她们在家中为孩子们营造讲华语的环境,显得消极。既然他们本身的华语没那么糟糕,为何就是要选择以英语同孩子沟通?她们都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还搞不懂英文,听不懂英语是很吃亏的。因为这会将连带影响以英文教授的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绩。待孩子就学之后,学术总成绩被华文一科所拖累,届时任凭她们砸再多的钱送孩子到华文补习班,恐怕也成效不彰。

那一刻宁静——画家:朵拉 /文字:唱鱼





朵拉的这一幅“心静”,有亲近的感觉。

从我家客厅的落地长窗往外望出去,是自己设计的绿意小花园。花园里,铺砌弯曲的小石径,曲线地向外延伸。如新月弯曲处,放着一个大缸,紧靠格子铁篱笆。大缸里盛载淤泥与水,种着莲花。

用心施肥,莲茎就伸得挺直,很快地长出圆大的莲叶,再开出美丽的莲花。在这莲叶陪衬着莲花底下的空间,是宁静的小世界,上演着闲人才会发现的景象。每天下午,烈日当空时,小鸟静悄悄地飞进这宁静的空间。喝了解渴的水,小鸟会站在斜横的莲茎上,享受叶荫的阴凉,和那一刻的宁静。

烈焰的下午,从落地长窗往外望出去,就是小鸟享受宁静的景象。这一景象,正是朵拉这一幅“心静”的画面。所以,倍感亲切!

朵拉这一幅“心静”的重心或主角,不是莲花与莲叶。那一只停在横茎上乘凉的小鸟,才是画的重心或主角。朵拉是很有巧思的画家,也很有智慧。她以“心静”作为画的主题,而这“心静”主题,就书写在画的右下角,“站”在含苞的横茎上,画家“朵拉”之名的旁边。对比画面里出现的两条横茎,当可知那同一位置的“小鸟”等同“心静”主题!

在清晨,小鸟总在枝头跳跃,唧唧喳喳,又飞进飞出,觅食虫蚁果腹。到了傍晚,小鸟则在夕阳余晖下翱翔于舒爽的风中。就只有在炎热的下午,小鸟才会静静地享受凉快。朵拉这一幅“心静”里的小鸟,应该是炎热下午的小鸟,才会“心静”!

画一只小鸟,写一句“心静”,有很深的寓意。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没有修习禅定的心,是不容易静下来的。这是心的状态。心依六根缘六境而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心,依眼根缘眼观之境,具体地识别,就像跳跃的小鸟!起心动念的心,依耳根缘耳听之境,具体地识别,就像喧闹的小鸟!起心动念的心,依鼻根缘鼻嗅之境,具体地识别,就像牵引小鸟的虫香!起心动念的心,依舌根缘舌尝之境,具体地识别,就像小鸟果腹的虫蚁!起心动念的心,依身根缘身触之境,具体地识别,就像小鸟翱翔的身体!起心动念的心,依意根缘意会之境,具体地识别,就像起小鸟的动念!

心随境转而不能静下来,是恼热,是累。一旦心不随境转而平静下来,内心顿觉清凉,就像小鸟躲进花叶下的荫凉,感觉清凉而平静下来。

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没有修习禅定的心,得在摒除外在的干扰,才能平静下来,而且此平静是短暂,一旦触境而恼,又心烦了。经过训练的心、修习禅定的心,就算是触境,也能住于定境,其清凉是持久的!

不知是无意,抑或用心铺陈,那一只心静的小鸟,其平行位置近于待放的花苞,而远离盛开的莲花。有没有经过训练或禅修,心皆有平静的时候。但是,境界却有差别。禅定的心,住于定境而持久清凉。盛开的莲花,代表禅定的境界。待放的花苞,代表最初浅的境界。那一只鸟,其实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心、没有修习禅定的心。它的平静是短暂初浅,所以境界近于待放的花苞。

朵拉!你是布局高手!画内有乾坤!





(作者简介:执业律师,面子书特约作者,曾积极参与青年运动,也得过2000年千禧童谣最佳作词奖,出过一本书《爱教心、护法行》。)

dance = music


倒影
有时让人迷惑
有时却
让人心醉
它充满想像空间
却又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去
想像这个世界的一切
音乐和舞蹈
当它们轻轻地
碰撞
仿佛也成为了对方的倒影呢


~~菲尔

花中此物是西施 / 菲尔

网上照片

石榴花,虽长得不高,但花红似火。古典诗词里所提到的石榴花,其实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杜鹃花”。它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南北朝时代,已有杜鹃花的记载。由于历史久远,民间对它的传说也多。其中一个故事是,古蜀国的国王杜宇,死后还不忘子民,他的魂魄化为一种鸟,名叫杜鹃鸟。它常在枝头上叫:“布谷,布谷,不如归去”,督促百姓趁春天播种春耕。它往往叫得口吐鮮血,而其血滴之处开出了如火般红色的花,就叫杜鹃。

杜鹃花名称的来源还有一个,说是因为它盛开时,正逢杜鹃鸟哀鸣。而它盛开的盛况,有“杜鵑啼血滿山紅”、“杜鵑啼處血成花”这样的诗句为证。

石榴花除了又叫杜鹃花,它还有许多别名,有些非常有意思,比如:“映山红”、 “山踯躅”、“红踯躅”、“山鹃”等等。其实,无论石榴花叫什么名字,它那“映山红”的特性早已为它在人们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迎来十分多的拥簇者。

它花红如火,很多诗人喜爱描写它的这一特色。杜牧在他的《山石榴》里写:“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將滴地,風霜火焰欲燒人”、他还有《石榴树》写:“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薰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也曾写《感石榴二十韵》:“绿叶裁烟翠,红英动日华”、宋代王安石在《咏石榴花》里写的:“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非常浅显易懂。元朝诗人马祖常的《真中丞折枝石榴》写道:“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白居易给了石榴花非常高的评价,在《山石榴寄元九》这首诗里,他把石榴比西施:“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因此为石榴花嬴得“花中西施”的美誉!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15

窥探春光 /画家:朵拉/ 文字:唱鱼





朵拉的这一幅迎春花开,是个人特别喜爱的作品。

迎春,就在冬季将尽,春正来着的时空。一朵一朵红花开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枝桠间,在风雪中迎春。

个人特别喜爱,因于画家富有心思的布局,带出深远的寓意。观微知著是可以用于书画之欣赏。细心观察,可以发觉迎春的红花,都是开在枝茎的另一边—往内的一边。群花都靠一边,有其文化寓意!

个人的特别喜爱,也因于画家把一朵一朵的花,给画活了。舞龙舞狮,新制的龙狮得请名师点睛,造龙造狮才算活起来,有了生命。这是舞龙舞狮的文化。随意轻捺,左右两点,画家生动地给花脸点了睛。一朵接一朵的红花,活了起来,成了窥探的花精灵。朵拉的巧笔,不只挥拭水墨的中华文化,更进一步,开绽点睛文化!

不过,画的深度,不止于此。朵拉的迎春花开,更有深意。不曾接触中华文化的欣赏者,不容易体会出画中的深意。欣赏者得听过华人关于年兽的神话,才能揣摩出那深刻的画意!

那三株粗壮的树干与纵横错落的枝桠,伸展成天然的保护网。一朵一朵花精灵正躲在枝桠后,往画前的远方窥探。群花都靠内边,往远处窥探,透露了深刻的文化深意!

迎春花开—花精灵窥探的是正在靠近的春光。那是漫漫寒冬尽头,将至的春节时光。窥探的花精灵,彼此在议论着,新的一年,就将来到。它们探出头,竖起耳,试着聆听远处,年的跫声。它们窃喜而担心,因为传说中,年是一只夺人命的怪兽。花精灵们盼望春光,却害怕年兽。所以,花精灵都躲在枝桠后,靠着树的强壮、枝桠的力量,得到生命的保护!

画家细腻的心思与匠心独造的布局,生动地投射出年兽神话的文化深意!

年兽神话有深刻的文化寓意。“兽”其实是“寿”的谐音。“年兽”不就是“年寿”。有生必有死。年复一年,死期逼近。死,即“寿终”。“寿终”是“兽踪”的谐音。因此,年兽出现,伤害人命,导致“寿终”!一年四季,冬天寒冷难熬。很多年纪大的老人,熬不过来,就寿终正寝了,等不到春天的来临。盼望继续活着,迎接春天的人们,得赶走年兽。

赶年兽的方法,就是敲锣打鼓,放红鞭炮,穿红衣服,拿红包压岁!敲锣打鼓,其实就是运动。运动活血舒筋,身体健康,就不会“寿终”,“年兽”被赶走了。活血代表生命的存在,寿无终,即“兽无踪”。所以,年兽怕“红”,赶年兽,得放红鞭炮,穿红衣服,拿红包压岁!红包压岁,岁不增长,就活得长久!赶年兽的方式,其实富有中华养生文化的深意!

引领大家一窥年兽神话的文化意涵,是时候提醒大家注意画家的用色。那一朵一朵花精灵,不就是生命的红!迎春花开,又压岁,寓意大家平安吉祥,福寿安康!

那只枝末的两只小鸟又有何深意?还记得那一首关于青春的民谣吗?“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这两只小鸟还在,祝大家青春永驻!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15

童趣 / 画家:朵拉 / 文字:唱鱼


画家在面书说这是旧画,画的是童趣。

理性的画家,会作有意的铺陈。每一笔每一色,都有意义,留下解画的线索。

感性的画家,不刻意铺陈,凭着内心的感觉挥就。内心的感觉,可以来自潜意识的印象,也可能是记忆中的印象。虽不刻意,画中的每一笔每一色,也还是有其脉络,留下解画的线索。

葵花向阳。盛开的葵花,阳光必定充足。阳光普照下,色彩肯定明亮。不过,画中的葵花,颜色不是阳光色的橙红,而是深沉的黯红。这是心中的第一念疑情。

画里的葵叶与葵茎墨黑而粗,背景也刻意地隐晦。童趣,怎不快乐地布局色彩呢?这是心中的另一念疑情。

疑情值得一参!参一参画家的童趣。怎样的童趣?如何童趣?

画家说画的是童趣。画家内心的感觉是童趣。童趣的感觉,可以来自潜意识的印象,也可能是记忆中的印象。线索就在这里!

记忆中的童趣,记忆中的童年视野!这就是线索。这是曾在田野生活过的孩子的视野。童子的个子小,葵林就显得高大。在童子的视野,葵花葵茎相对粗大。童子钻进葵林下,所见的尽是阴影。因此,葵叶与葵茎就呈现墨黑的印象。童子抬头望,想像正在向阳的葵花。在隐晦的情境,想像的葵花色泽,不就是深沉黯红!

疑情得解,就如葵花向阳,一片光明。原来,画家的童趣,不在阳光色彩,而是葵林底下的童趣世界。那是田野童子的儿童世界!那是曾经快乐无忧的童年印象!

画家一定有过田野的童年,才有如此的体会与作品!

Saturday, February 7, 2015

《追光的人》 / 李骍

画名《追光的人》 系列1

     这是一条迂回昏暗的防火阶梯,是童年与发小欢笑的秘密基地,是高考落榜人躲藏的沮丧角落,弥漫着失恋少年痛哭的味道,更是安其所习的电梯人在生活中错过的风景。

这个场景出现在我梦中多时,我像是所有对生活迷茫的年轻人一样奔跑于这条无尽头的命运之梯,无助,焦躁,在一步步攀登中成长。每一格转角白墙都有一束神秘的光芒,那是梦想的海市蜃楼;每一次停下疲惫脚步嚼着失意的泪水,却又被光芒所动,加紧追赶。追光的力量带领我们跑出现实迷宫,离开迷惘漩涡,坚信定能见到蔚蓝的天。

人都有梦。穷人,富人,痴人,聪明人,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眩目的美梦属于瞌睡者,而金黄色的丰收则属于奋斗者;家徒四壁之人于黑暗的生活中磨练过人的意志,追逐梦想的道路是坚定不移;富人拥有优厚的条件,但面对追光的煎熬更需要挑战自我;痴人虽痴,却傻有傻福,脑门一根筋的奔跑,或许笨鸟先飞,比其他人来的更快;聪明人巧捷万端,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千虑,故有一失……梦虽虚幻,却又诱人,吸引众多追梦人攀爬人生阶梯,竭尽全力,使梦成真。

    我们是平凡的追光之人,即使生活仍苦涩不堪,爱情不明不白,学习任重道远,社会明明暗暗,人间伦常剧变,仍然愿意相信那一束美好的光芒从未消散,它始终引领我们走出黑暗。






李骍 1990年生于广州,籍贯汕头 201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就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 《都市慢生活》入选2012年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 《山乡回忆》 入选2012广东省高校油画展 《顶楼上的光》入选201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5月广州举办《追光的人》个人画展



红酒 / 珍妮

堂姐和我一样都爱喝红酒。此次到槟城前不忘在机场免税店抱走两瓶法国红酒之后,才心甘情愿登机。一抵达槟城机场,一手拖着行李,另一手则拎着装置红酒的透明塑料袋,还真是累赘!此刻方才明白贪图杯中物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晚间,居住在对岸大山脚的好友们前来酒店同我们欢聚。既然有客前来,自然得热情款待。所以,我们就掏出从新加坡机场购买的红酒热情地款待她们。虽有红酒却没开瓶器和酒杯,我们唯有向酒店客房服务处将其送来。开了红酒,将红酒缓缓地倒入酒杯,我们六个女人欢愉地畅饮干杯。茶几上摆满她们购买的零食和水果,我们边饮红酒边吃零食,边八卦边笑闹。即使在酒精作祟下而失态,也没关系。因为这里没有外人。

长辈常道:女人饮酒,不宜。女人一旦与酒沾上边就会被冠上‘酒家女’这三个字。良家闺女一杯下肚立即变成放荡形骸的豪放女!酒后失徳,无耻之极! 这些都是旧时代的说法。其实,女性懂得喝酒,绝不吃亏。在交际应酬时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灌醉而任由他人占尽便宜。现代的女性深知红酒对健康和抗老有益纷纷迷上了红酒。由此可见,女性喝红酒已形成了一种时尚。三、四名的女性聚集一起饮酒作乐的景象在现代都市生活越来越普遍。由于红酒可以提升免疫力,所以只要适量饮用,不让自己喝到醉茫茫导致酒后失态,天天饮用红酒并无不可。

除了时尚和品味,红酒是很优雅恬静的。许多人喝红酒都是不疾不徐地慢慢浅尝。将红酒倒入酒瓶也有学问的。一般只能倒三分之一,优雅地举起高脚杯,轻轻地摇晃释出香气,观色闻香。葡萄牙有一句谚语:饮少些,但要好(Drink less but letter)。红酒的雅,就在这。这与给人粗犷豪爽的啤酒很不一样。若须将红酒和啤酒划分为社会阶级,那么可以这么说,红酒属于贵族而啤酒则是属于庶民的。

虽尝试了不同品种的红酒如:美洛、卡本内苏维浓、黑皮诺及席拉,但是我和堂姐绝对称不上是品酒师(Wine Connoisseur)。逢到酒庄只要被告知哪瓶红酒好喝就会下单购买。当然价格也不能贵得太离谱,毕竟我们不是贵族,也所以无福享有如此奢侈的享受。到酒廊消费,嫌贵。倒不如购买数瓶红酒,邀请酒友上门派对,不但经济实惠而且还自在多了。红酒的香醇带着苦涩和甜蜜,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也不是如此?

珍妮
新加坡
26.12.2014

默照红莲 /画家:朵拉/文字:唱鱼


“悟是色红。悟盛开于后的红莲。悟出于淤泥而不染。悟不为墨绿掩遮而不开。

未开之悟,在前在含苞待放。未悟之佛性亦色红,差别在于囚之待开。佛性也不为墨绿隐蔽而不在。

悟与未悟,前后有别,有距离,有次第,有阶段,有深浅,有高低大小。

红尘流转成线,成生死之流。纵横交错在眼前。红尘之流,也是色红。

红尘众生皆有佛性。悟与佛性,不一不异。悟得红尘中觉,不离人间。蓮也根于淤泥而开,不棄垢土。”

朵拉给我的印象是一位用心的创作者。她是作家,也是画家。所以,欣赏朵拉的画作,一定要用心,才看得出其中的心思。

莲花是水墨画常见的题材。这一幅画,看似一般,却因于画家的心思而见深度。佛教常以莲花象征佛性或觉悟。从我对画作之默照,发现画家乃以红色代表佛性,并以盛开与含苞待放的莲花对比开悟与未悟之相。

画家进一步以莲花之“放”、“大”、“深”、“高”与“囚”、“小”、“浅”、“低”区别开悟与未悟之境界。

画家再以墨绿比喻障碍佛性的烦恼。但是,莲花之含苞待放与盛开,说明佛性不为烦恼隐蔽而不在,也能因于努力而如莲花超越烦恼而智慧盛开!

纵横交错的红线是画眼,就像诗之诗眼,提供想像空间,给予欣赏者诠释的塑性。“红尘流转成线,成生死之流”――这是我的诠释。我这样诠释,就有“红尘众生皆有佛性。悟与佛性,不一不异。悟得红尘中觉,不离人间。蓮也根于淤泥而开,不棄垢土”的结论。

我有我的诠释,你也会有你的。花一点心思,你会有丰盛的欣赏成果!

感谢朵拉,给予欣赏者诠释之塑性与空间!

秘鲁 - Titicaca Lake 世世代代飘浮在水上的人们!/作者:m80237

这一天,我在世界最高的湖泊-Titikaka Lake 遇见了世世代代活在水上的印加人们!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png
查看次数: 7
文件大小: 1.70 MB
ID: 1422483

Titicaca Lake 上的古印加人
就文明的演进史来看,不论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尔文明,或是尼罗河的埃及古文明都说著同一个事实,「水」扮演著不容或缺的脚色。

有水的地方,就有聚落的存在。而Titicaca Lake无可厚非当然也是孕育南美文明的其一关键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2.JPG
查看次数: 6
文件大小: 734.8 KB
ID: 1422484

象是之前介绍过的Tiwanaku 古文明(200A.D.-1000A.D.),它曾是Titicaca Lake 湖畔边最昌盛的帝国,古印加文明的滥觞。

详情可见-->Tiwanaku,这一天我与前印加文明的相互拥抱

200年之后,强大的印加人统治了整个南美洲,但有一部分的人不服印加帝国的统治,一连躲过印加人的通缉,最后漂流到了Titikaka Lake上,没想到一待就是几个世纪。

印加帝国灭了,西班牙兴起,他们依旧选择与世隔绝飘荡在湖上,没想到阴错阳差却保留了古老文明的精随-印加语言。(Aymara)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3.JPG
查看次数: 6
文件大小: 1.34 MB
ID: 1422485
岛上的主食之一 – 晒干的Chanki



漂浮的岛屿Uros Island

「Kamisaraki !」(古印加语-你好)

是我们乘坐当地游船靠在浮岛(Uros Island)所听见的第一声问候。

一群热情的居民穿著传统服饰,面容黝黑,露出洁白的大牙,象是等待第一道曙光那样的喜悦,欢迎著我们的到来。

我一个信步跳上这满地束丝的黄色岛屿上,说不出的软麻感像电流般由脚窜上全身,环顾四周,它不过是个可一眼望穿的人造岛。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4.JPG
查看次数: 1
文件大小: 3.68 MB
ID: 1422486

在这不到20个平方米的微型岛上,居民们不论食衣住行都靠”芦苇草”(Totora)主宰著生活上的一切。

脚踩的陆地,就是用Totora创造”芦苇草地”,天降雨露无法躲避,就用Totora建起了”芦草屋”,

四周资源贫瘠要填饱肚子,就靠著Totora的根解饥。岛上的成员增加了,就再度创造陆地…如此循环的度过数百年贫乏的日子。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5 (2).JPG
查看次数: 4
文件大小: 836.1 KB
ID: 1422487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5.JPG
查看次数: 2
文件大小: 1.78 MB
ID: 1422488

芦苇岛上的等比例小模型

“独家”家访直击

一到岛上,便有一处”交谊空地”供游客们听取岛上导览。

由于到达这里的游客多属西语系国家的朋友,西语程度只会基本单字的我们很幸运拥有特权,特别由岛上唯一会讲英文的D先生领我们环顾环境介绍。


「在这个岛上只有5户人家,共15个人。而我是唯一会讲英文的男人。还记得当年那位教我英文的朋友,大老远从本岛上划船过来带了很多昂贵的书本,并决意住在岛上几个月,只为了要教会我英文,我真的很感谢他改变了我们全岛的命运。」D先生语带微笑的说。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6.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3.18 MB
ID: 1422489

一边说著一边带我们走向岛上的村民聚会所(其实也不过2~3步路)

我们拜访的时候已近中午,故岛上的所有居民正忙著准备全岛人共食的午餐。

「散落在地上的烤炉是我们烹饪的唯一器具。我们用芦苇草干燥的根为柴火,每次使用时都会特别小心。因为炉火在这非常危险,很容易让整个岛烧起来。上个星期才有一栋房子因此被烧了‧..」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7.JPG
查看次数: 2
文件大小: 1.84 MB
ID: 1422490

说著说著,便打开了其中一间芦苇房的房门,招手请我们进入看看。

「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和我的家人一家三口就住在这。」
D先生边说还要我们坐在床上感受一下。

我探头望进昏暗的芦草房,在两坪不到的房子里被一张双人除大小的床几近装满,在床的沿边则是挂满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在床的旁边放了一小桌,在上面放满了杂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台老旧的「天线收音电视机」…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8.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1.02 MB
ID: 1422491

「这台Radio还有在使用吗?」我问

「当然!这台电视机算是我们全家的宝藏,有了它我们才能得知外界的信息呀!」

「因为在岛上我们没有电,所有必须接电的产品我们都不会买,晚上没有电灯我们使用蜡烛,但它也差点烧了我的房子…所以我现在正努力赚钱为了要买个太阳能发电板,接著可以接电灯到我房里,这样我的女儿晚上就可以写看书功课了…」

D先生感慨的说。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9.JPG
查看次数: 5
文件大小: 1.04 MB
ID: 1422492

虽然知道在这所听到的每句话语都很有可能是D先生博取同情心的话术,但真实的情景摆在眼前,总让人真假难辨。

于是我问,那你们家族从以前就是住这岛上吗?

「喔,当然不是。我记得我出生的时候还没有这块浮岛呢! 我是在Rib Boat出生的,接著我们用Totora建起了这座岛,开始在这生活。算起来这个岛也有15年的历史了!」

「来!来!来! 我带你去看看甚么是Rib Boat。当然,这稍船不是我出生的那稍,是新建的!」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0.JPG
查看次数: 2
文件大小: 1.40 MB
ID: 1422493

芦苇船-通常有PUMA头的是浮岛居民的高级轿车-BENZ

生生不息的芦苇草精神

在登岛的短短一小时内,我就好像走进时光隧道,看见这群古印加人为了存活,艰辛与大自然搏斗,并创造出他们自己一套的生活方式。

虽然并非富裕,但他们完整的保存了一个文化的价值。即使环境再差,他们依旧有著他们的生活信仰。让人感到无比的佩服…

尽管在我刚踏上这块岛时,周遭的氛围让我感受到淡淡的商业气息,也许很多人认为文化的传递不应该是用观光的方式来绵延,而是用书本,用教学,用文献来保存文化的珍贵与永恒。

但就一个长年与大自然讨生存的古老文明来说,生命总是要找到出口。

在现今社会,藉由与旅人的接触,进而传扬浮岛居民的真实生活,为能保留独特的文化绵延。


旅行到了这个地方,我终于懂…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2.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1.30 MB
ID: 1422494

谢谢你们用芦苇草精神文化教会我这么多。

Jakisinkama(印加语-再见),我在Titikaka Lake 上的朋友们…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3.JPG
查看次数: 3
文件大小: 2.13 MB
ID: 1422495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的朋友,欢迎来粉丝团按个赞喔!

Pinococo&Nafititi爱在旅途上
(http://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397776)

「心靈雞湯」冒名傳播,網絡偽作氾濫成災

香港中文大學不久前發佈了一則聲明,對於流傳於社交網絡的一篇以其校長沈祖堯名義撰寫的文章,校方鄭重表示,此文絕非沈祖堯校長之作。近年來,「心靈雞湯」式的文章屢屢冒用名人身份而流傳網絡,今次中文大學打破沉默說不,也觸發了大家對網絡文字張冠李戴現象的思考。

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通訊工具的不斷更新升級,網絡資訊透過不斷更新的交際軟件、流動應用程式、網絡平台而快速傳播。但是,作為快速閱讀性質的「心靈雞湯」式文章,則屢屢出現冒用名人身份寫作並傳播的現象。在文化學者看來,此種「歪風」若不剎住,則對長遠的文化進步,貽害無窮。

香港中文大學1月初發表了一則聲明,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澄清,近日在流動應用程式上流傳以下聲稱為沈祖堯校長署名的文章實屬假冒。沈校長已證實他從沒有發表過有關言論,希望各界明察,勿再誤傳。對於接連有以沈校長名義發出的虛假訊息,大學表示遺憾,希望發放這些虛假訊息的人士停止有關行為。」

中大校方同時將冒用沈祖堯校長名義的文字附在聲明之後。這段冒名的文章全文為:

「沈祖堯醫生埋在內心深處的一份文章

什麽是成功:中年時,身體健康,略有積蓄,已婚,配偶體貼,孩子聽話,一份喜歡的工作。不必成名、不必發財、不必看人眼色行事,做自己,這就是成功。

什麽是快樂:在生死臨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麽大房子,換什麽豪車,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自行車也快樂!

你的價值在哪:假如你病倒了,你的公司會第一時間找人替代你,一切如常運作,你沒想像中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愛人、孩子的天會塌下來,你對於他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別秉持什麽了自己有病不去看;適度工作,多陪家人,愛惜自己,過正常的日子。

什麽是幸福:家裡沒病人,牢裡沒親人,外頭沒仇人,圈裡沒小人,身邊沒壞人,辦事有熟人,談笑有哲人,聚會有高人,喝茶有賢人,閑聊有達人,發LINE有一大幫轉發的人。

生命中,有愛你的人,有健康的身體,有喜歡做的事情,有乖巧陽光的孩子,有幾個一段日子不見就想念的朋友。

人生嘛......0歲出場10歲快樂成長20歲為情徬徨30歲基本定向40歲拚命打闖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床上100歲掛在牆上......

所以啊......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有事別往心裡擱,洗個澡看錶,舒服一秒是一秒......能牽手的時候,請別只是肩並肩!能擁抱的時候,請別只是手牽手!能在一起的時候,請別輕易就分開。把此訊息轉傳9個好友也包括我~表示我是您的朋友!若有3個回您證明您的好運即將來到!!沈祖堯醫生埋在內心深處的一份文章!好文章共分享。」

中文大學方面已經明確表示,這絕非沈祖堯的文章。在本港,若讀者平時有閱讀沈祖堯校長的文章,也可判斷得出:這絕對是一篇偽作。事實上,這類以軟性文字、探究所謂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散文、雜文式文章,在網路上被稱之為「心靈雞湯」,而熱衷於這種文章的網民,又被戲稱為「雞湯黨」。著名文化學者胡野秋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冒名現象已經非常氾濫,面對「心靈雞湯」式的偽作傳播,名人實際上是「躺着中槍」,因為偽作本身與名人毫無關係,但卻又以名人的名義發佈和傳播,引發了不少的問題。

胡野秋表示,名人在今天是個被過度消費的群體,他們常常在不經意間被別人隨意利用,有的被利用來做虛假廣告以騙錢財,有的被利用來代表自己發聲。因此他認為,在網絡時代,雖然發表言論極其方便,但與此相對應的應該是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藉助所謂「名人效應」來達到發洩自我情緒的目的。因此他覺得,每個有言論發佈權利的人,都應該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其實也就是尊重自己。

另外,胡野秋也覺得,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在「心靈雞湯」式的偽作傳播上,主事者為了獲得轟動效應,把自己的一己之見強加於他人,試圖使他人成為自己的代言,如果言論博得喝彩,他們會獲得成就感,但如果招來質疑之聲,他們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但被假冒的名人便會替他們背黑鍋,這種現象極不正常,它有悖於言責自負的原則。如果大家都不負責任的話,那麼也許有一天,任何人都會成為不負責任言論的受害者。

「心靈雞湯」本是便是這種急功近利的體現。胡野秋說,「心靈雞湯」是文化速食時代的衍生品,很多人遠離知識和書本,卻又想超越別人,於是就想走捷徑,試圖通過「心靈雞湯」找到戰勝別人的法寶,而這是非常靠不住的事情。一大批「心靈雞湯」也就應運而生,他們藉於各種華麗的語詞包裝,使得民眾可以獲得瞬間滿足感,但這些淺薄的理念雖走俏於一時,卻無法真正對人的心靈產生滋養,反倒像快餐一樣最終傷害身體和心靈。

如今,藉着「心靈雞湯」的流行,在網路應用程式或平台上冒用名人的名義發佈文章,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氾濫的現象,一些人認為,其未來趨勢及其危害,令人憂慮。

有內地青年學生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己有時根本無法判斷一篇流傳於網絡平台或是應用程式上的文章,究竟是否是名人所寫,更加無法判斷文章內容的真偽,這樣的文字,實際上已經對正常的閱讀和知識普及帶來困擾。

胡野秋也認為,「心靈雞湯」式的偽作氾濫,其危害極大。首先是損害了被冒用者的名譽,使它們成為虛假言語的承受者;其次是欺騙公眾、誤導公眾,破壞了言論的公信力。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人們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質素的下降。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2/02/OT150202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