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人们误会这个演出跟政治挂钩,《2020》这个名字差点被放弃了。最后关头,制作团队一致通过,认为数目字对这场演出来说有更多意义,它才被保留。
这部科幻作品,由独特的巧合组成——两位艺术家有几乎相同的身高、样貌,也时常被人误会为亲兄弟,甚至双胞胎。
此外,他们两位艺术家都对1980年代的“克隆/复制”技术很有兴趣,于是他们决定将这个意思带到这场表演内。在《2020》这部作品中,黄楚原和STEVE GOH将呈现和诠释他们两人是如何被“克隆/复制”,但却被时间旅行这种概念所拆散,之后又因相同的原因相遇。
他们想要表达的是,通过 “克隆/复制” 这种技术,很多不可能的事,会成为可能。比如,假设大家都愿意一起环保,那么世界气温升高的问题定可以被解决。他们想要通过艺术表演向大家表达——只要有心,永远不嫌太迟。因此,《2020》意味着一个未来的展望,我们想在未来获得什么,现在就要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
《2020》的创意制作人陈鱼简,在跟她的团队好几次的讨论中,发现到这部作品很有张力和发展空间。因此,她和本作品的艺术总监兼作曲家,黄楚原、舞者/编舞家,STEVE GOH、作者,Wey Herng、灯光和舞台设计师,来自香港的PC Sei,决定加强和伸展此作品,让它能够达成《2020》的原本意愿。在充满热情和积极的讨论中,许多新的思维和点子就这样一个个地出现在这团队里每一位幕前幕后人员的脑海。团队里每一个人的贡献都非常重要。
黄楚原作为一个音乐家和作曲家,艺术和科学是他作品独有的调色盘。他时常对时光旅行存有幻想。这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让他能够表现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广义又不稳定的概念。
舞者/编舞家,STEVE GOH 是一位把作品都专注在触动人类心灵的艺术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探讨复杂人性。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的重要性体现在每一个时刻。这两位艺术家有不同的艺术方向,在两人都认为有必要创作一部包含艺术与科学、且带有情感的作品当中,他们的理念相遇了。他们两人的合作充满艺术性,观众们可从中感受到他们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带着激流和闪电般的热情与艺术相逢。
这部作品的最终目标,并非为了跟大家探讨未知的未来,反而是近在眉睫的“未来”,也就是“明天”,包括人类对未来的忧虑。他们的作品命名为《2020》,也就是5年或60个月后。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不单是为了要反映或预言未来,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人们——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但预知的能力却有限。
整个《2020》团队的终极目标,在于将科学——科幻——艺术创作——舞台演出,合为一体。但是这种表演,通常都是属于电影,而不是舞台上现场演出,因此《2020》将会创造出一个全新和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演出方式。它需要高科技的技术、高超的舞蹈能力以及音乐创作技巧。
未来让人期待,因为它充满变数,也有许多可能性。因此,两位艺术家希望能够创作出洞察人性、扣人心弦、引起共鸣的作品,好让观众在欣赏之余,也能够获得激励,进而促进人心和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
《2020》的团队将这整个作品定为5年制。每一年将会有至少一次的演出,并从每一次的演出,延伸出更多的艺术概念,直到2020年,这将会是一场让人期待的空前大型作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