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不久前發佈了一則聲明,對於流傳於社交網絡的一篇以其校長沈祖堯名義撰寫的文章,校方鄭重表示,此文絕非沈祖堯校長之作。近年來,「心靈雞湯」式的文章屢屢冒用名人身份而流傳網絡,今次中文大學打破沉默說不,也觸發了大家對網絡文字張冠李戴現象的思考。
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通訊工具的不斷更新升級,網絡資訊透過不斷更新的交際軟件、流動應用程式、網絡平台而快速傳播。但是,作為快速閱讀性質的「心靈雞湯」式文章,則屢屢出現冒用名人身份寫作並傳播的現象。在文化學者看來,此種「歪風」若不剎住,則對長遠的文化進步,貽害無窮。
香港中文大學1月初發表了一則聲明,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澄清,近日在流動應用程式上流傳以下聲稱為沈祖堯校長署名的文章實屬假冒。沈校長已證實他從沒有發表過有關言論,希望各界明察,勿再誤傳。對於接連有以沈校長名義發出的虛假訊息,大學表示遺憾,希望發放這些虛假訊息的人士停止有關行為。」
中大校方同時將冒用沈祖堯校長名義的文字附在聲明之後。這段冒名的文章全文為:
「沈祖堯醫生埋在內心深處的一份文章
什麽是成功:中年時,身體健康,略有積蓄,已婚,配偶體貼,孩子聽話,一份喜歡的工作。不必成名、不必發財、不必看人眼色行事,做自己,這就是成功。
什麽是快樂:在生死臨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麽大房子,換什麽豪車,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自行車也快樂!
你的價值在哪:假如你病倒了,你的公司會第一時間找人替代你,一切如常運作,你沒想像中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愛人、孩子的天會塌下來,你對於他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別秉持什麽了自己有病不去看;適度工作,多陪家人,愛惜自己,過正常的日子。
什麽是幸福:家裡沒病人,牢裡沒親人,外頭沒仇人,圈裡沒小人,身邊沒壞人,辦事有熟人,談笑有哲人,聚會有高人,喝茶有賢人,閑聊有達人,發LINE有一大幫轉發的人。
生命中,有愛你的人,有健康的身體,有喜歡做的事情,有乖巧陽光的孩子,有幾個一段日子不見就想念的朋友。
人生嘛......0歲出場10歲快樂成長20歲為情徬徨30歲基本定向40歲拚命打闖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床上100歲掛在牆上......
所以啊......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有事別往心裡擱,洗個澡看錶,舒服一秒是一秒......能牽手的時候,請別只是肩並肩!能擁抱的時候,請別只是手牽手!能在一起的時候,請別輕易就分開。把此訊息轉傳9個好友也包括我~表示我是您的朋友!若有3個回您證明您的好運即將來到!!沈祖堯醫生埋在內心深處的一份文章!好文章共分享。」
中文大學方面已經明確表示,這絕非沈祖堯的文章。在本港,若讀者平時有閱讀沈祖堯校長的文章,也可判斷得出:這絕對是一篇偽作。事實上,這類以軟性文字、探究所謂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散文、雜文式文章,在網路上被稱之為「心靈雞湯」,而熱衷於這種文章的網民,又被戲稱為「雞湯黨」。著名文化學者胡野秋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冒名現象已經非常氾濫,面對「心靈雞湯」式的偽作傳播,名人實際上是「躺着中槍」,因為偽作本身與名人毫無關係,但卻又以名人的名義發佈和傳播,引發了不少的問題。
胡野秋表示,名人在今天是個被過度消費的群體,他們常常在不經意間被別人隨意利用,有的被利用來做虛假廣告以騙錢財,有的被利用來代表自己發聲。因此他認為,在網絡時代,雖然發表言論極其方便,但與此相對應的應該是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藉助所謂「名人效應」來達到發洩自我情緒的目的。因此他覺得,每個有言論發佈權利的人,都應該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其實也就是尊重自己。
另外,胡野秋也覺得,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在「心靈雞湯」式的偽作傳播上,主事者為了獲得轟動效應,把自己的一己之見強加於他人,試圖使他人成為自己的代言,如果言論博得喝彩,他們會獲得成就感,但如果招來質疑之聲,他們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但被假冒的名人便會替他們背黑鍋,這種現象極不正常,它有悖於言責自負的原則。如果大家都不負責任的話,那麼也許有一天,任何人都會成為不負責任言論的受害者。
「心靈雞湯」本是便是這種急功近利的體現。胡野秋說,「心靈雞湯」是文化速食時代的衍生品,很多人遠離知識和書本,卻又想超越別人,於是就想走捷徑,試圖通過「心靈雞湯」找到戰勝別人的法寶,而這是非常靠不住的事情。一大批「心靈雞湯」也就應運而生,他們藉於各種華麗的語詞包裝,使得民眾可以獲得瞬間滿足感,但這些淺薄的理念雖走俏於一時,卻無法真正對人的心靈產生滋養,反倒像快餐一樣最終傷害身體和心靈。
如今,藉着「心靈雞湯」的流行,在網路應用程式或平台上冒用名人的名義發佈文章,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氾濫的現象,一些人認為,其未來趨勢及其危害,令人憂慮。
有內地青年學生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己有時根本無法判斷一篇流傳於網絡平台或是應用程式上的文章,究竟是否是名人所寫,更加無法判斷文章內容的真偽,這樣的文字,實際上已經對正常的閱讀和知識普及帶來困擾。
胡野秋也認為,「心靈雞湯」式的偽作氾濫,其危害極大。首先是損害了被冒用者的名譽,使它們成為虛假言語的承受者;其次是欺騙公眾、誤導公眾,破壞了言論的公信力。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人們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質素的下降。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2/02/OT1502020001.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