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Saturday, October 4, 2014

新书《抛闲情》文摘(有意购买者请联络编辑部 mybloomingart@gmail.com)

(有意购买者请联络编辑部 mybloomingart@gmail.com) 

难忘的

无论到哪里旅行都一样,“故居”不会是我的第一选择。看宋庆龄的桌子椅子沙发床铺、莎士比亚故居、萧邦的钢琴、鲁迅的书桌……我觉得倒不如直接到艺术馆、博物馆去看作品。

直接接触作品的感觉肯定更实在。往往让人得到感动的是作品,是莫奈的荷花池,而不是他的起居室。爸爸大概会反对这个说法,他会说,看看画家、作家的生活环境,可以推想他创作的样子呀。也不无道理,但是很多文学家、艺术家的名作,都不是在所谓的“故居”里创作的。比如舒伯特,他在小餐室里写过不知多少作品。还有那些中国诗人们,很多都是在路途上写诗作词,要说是“故居”,有时只不过是“出生地”或者“居住地”而已。

自然,研究文学艺术,必须分辨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但对待作品是这样,我觉得对待故居也是这样。它是有其历史价值,但从这里面能看到什么呢。很多时候,故居里的物品都是经管理层处理过了。太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不会再让它们留在故居内。而留着的,都让绳索围着,只能远观,不可近赏。

反而有时在旅游途中不注意的小节,成了生命中值得一再回忆的时刻:傍晚的威尼斯、罗马、翡冷翠的啤酒、雕像、星夜、比萨、路旁的乐手。这些在当时似乎唾手可得,反正到处都是。但离开了就有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这才让人难忘呀。

想远了。



22-9-2004,星洲日报《蓝色岛屿》专栏

========================================

欧式含蓄

在翡冷翠和威尼斯的老城区,发觉大多数店铺(名牌店也好、杂货铺也罢)、旅馆(四星、五星都一样),都没有“大”门,我的意思是真正的“大”门。

印象中,一般上中上档次的旅馆都有豪华“大”门,可是在这两个历史文化重镇,旅馆、店铺等,都很含蓄地安于一个“小”门。其门之小,好似我们这里店铺的后门一样,加上那狭窄的道路,总让人觉得它只是该旅馆的一个小后门。唯有走得靠近些,才能看见墙上一个牌子画的是几颗星。

就因为这样,我们常常盲目地一直往前走去,又转回头,在街上转来转去,因为我们老是把景点、店铺错过了呀。每次看看地图,就摸不着头脑:“它明明在这里的嘛!”最难忘的是去看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时,我们都已按照地图来到了学院美术馆(GALLERIA DELLA ACADEMIA)所在的那条街,可是却在街上来回数次才见到学院的“大”门:真的是小得太不符合它的身份了!而这还是因为见到一条人龙在门外乖乖地排队,才“疑则有进”。不过一走入美术馆,又发现什么叫做“别有洞天”,里面的空间可大的咧。

几天前,跟前阵子刚欧游回来的爸爸提起这“大”门的故事,他很疑惑地告诉我,原来巴黎、巴塞罗那等地方也一样。难道这又是一种欧洲式的含蓄文化吗?个头比亚洲人大那么多的欧洲人……真叫人无法想像。


3-11-2004,星洲日报《蓝色岛屿》专栏

========================================


此情可待

威尼斯的水多,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有时下几天雨,圣马可广场会淹水,还可以在广场上划船。于是在这个水乡,“是否经常有人跌入水中”成了十大最普通的问题,不过我在当地一本旅游手册上看到,它的答案是“不”。

威尼斯的贡多拉(GONDOLA),乍看之下,恍惚之中,似乎每个船夫都会唱歌剧。大概是受了前阵子的一个电视广告所影响:男主角把女主角迎上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德士”贡多拉然后两人在那窄长浪漫的小船上卿卿我我,船头还站个面带微笑的船夫边划船边唱情歌,气氛可美妙的咧!所以满脑子以为来到了威尼斯就要坐一次浪漫的贡多拉。果然,在威尼斯,贡多拉和我们这里的普腾轿车一样,到处都是。不过,在叹息桥边随口询问,原来每人每次乘坐需三十欧元(相等于大约一百二十令吉)。结果穷学生如我们唯有拍多几张照片作为心理上的补偿。

威尼斯的窗口,也是它出名的景观。不知哪来的疯劲,我们为各家各户的窗拍了不少照片。一般上,威尼斯的住家都在屋顶上有一小片天台,大多数人家都会在那儿晒衣服。没有天台的人家,就会把绳索钉在墙上,然后把它从自己的窗户牵到对面的墙上,靠着一个小滑轮来挪移这条晒衣绳。所以当你走在路上,不妨有时抬头看看,总有一排排的衣服在你头顶上随着微风轻轻摇动。至于那些关着的窗户,倒是每一个都给我一种好像随时有人要推开窗唱ARIA(歌剧里的咏叹调)的感觉,意大利歌剧不是顶出名的吗!

威尼斯的博物馆、美术馆、按照旅游手册,有许多值得一看。可是在这因水多而空气润湿、城墙地板都有点脏、街道纵横交错、时常使人迷路、迷宫一样的城市,却有着非常慵懒、一点也不想动的感觉。我们花最多时间做的事情,就是随意坐在威尼斯的一座小桥边的石阶上谈天,吃雪糕。

此情可待,威尼斯的追忆!


10-11-2004,星洲日报《蓝色岛屿》专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