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再不来就没了

一期要跟大家介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和平古它有琉瓦、雕梁画、有、气派非凡---明清代中原地区屡的豪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和平。西北,面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史最悠久的古之一。是一全中国罕的城堡式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的旅游源。(http://baike.baidu.com/view/606465.htm)

我有幸在去年底游览此古镇,真的深深为其完整的古街巷、城门、巷子等等所吸引。尤其让人感觉到佩服的是来自和平古镇的黄峭(唐。工部侍郎)也就是和平书院的创办人。他的眼界放在古人之中,可说十分之胸襟旷达。此地学风鼎盛,被人誉为进士之乡。


Wednesday, June 4, 2014

艺术启动生活 - 假期艺术创意营

艺术生活 - 假期艺术创

 日期及时间 : 62日至66日, 9时至5时(艺术创意营)
                          6 7日 下午5时——创意发表会 (欢迎家长及大众踊跃出席)

地点 : toccata studio , 19B, SS2/55,473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联络 : 016-3618504
电邮 : etoccata@gmail.com
面子书: Toccata Studio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一种表达。艺术是一种沟通。
过艺术让孩子更了解自己,通过艺术让孩子表达自己,经过艺术让生活更丰富。一主,合舞蹈、音画、手工的生活,针对7岁至17岁的青少年,最后以演出形式呈现创意发表会,孩子表达自己,表自己。一个假期,一起更艺术,更了解自己。

Toccata Studio 发扬当代创意艺术文化教育前提,各媒介的艺术家提供专业演奏及展出平台。以推动艺术风,提倡艺术交流宗旨,Toccata Studio 陆续推出各种形式的音艺术、舞蹈表演, 迎各界人士踊出席,支持音艺术
欲知更多情或有意出席者,拨电 016-3618504 询问详情。

让时空转移的音乐作曲家黄楚原 (CHOR GUAN NG) ——朵拉


2014年第11届“保茶”艺术大奖,“最佳音乐剧”指导和“最佳创作价值”两个最高奖项,由同一个人获得,他就是以《太空之旅》创下记录的大马原创音乐作曲家黄楚原。

早在获奖之前,出生于马来西亚巴生却名闻国际的黄楚原,就以他不凡的音乐才华,时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去表演和主讲,成为全马目前最当红的原创音乐作曲家。

黄楚原的另一个记录是,大马唯一一个原创音乐作品,于全世界各地演出,2014年接受这个访问的5月,他的音乐作品正在世界著名德国舞蹈家碧娜·鲍许的舞蹈剧场表演。

从小立志当太空人和发明家,二十五岁时回头看,童年的志愿竟已消失。“因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缺乏鼓励和引导”。中学开始认识音乐,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和地方,种种局限让他方向不明确。接触音乐表演,视为未来的选择,后来从事录音工程长辈的影响,又差一点走上录音工程之路。唯一明确的是一直对声音和音乐充满兴趣,在大学选读作曲,因为“可更主动也更完整去表达自己的内心,音乐原本就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

2006年自英国米德尔赛斯大学现代古典音乐作曲系毕业后,积极从事各类型音乐创作和表演,包括电影、音乐会、剧场、舞蹈、艺术展览与多媒体演出等等,发行过13张原创音乐专辑(CD)。2008年获得“保茶”艺术奖项提名最具潜能新人奖、2009年初创作音乐短片《每一天每一天》荣获法国CLEMONT-FERRAND短片大奖。人人视他为音乐家的时候,他发现“发明家的愿望已成真”,他说“创造就是一种发明,音乐创作也是发明。成为一个作曲家,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决定用音乐成为太空人。“不只我一个人成为太空人,我可同时带很多和我拥有同样梦想的人,一起到太空去走一趟。”


第一次的《太空之旅》SPACE AGE--THE PHANTOM POWER表演是在2010年。整个概念包括作曲、影像、音乐效果等都是他的创作,配合其他多媒体表现,终于把现场变成一艘太空船,更为突出的是,他主打的表演乐器是特雷鸣(THEREMIN)。音乐圈人称黄楚原是“拥有一双魔术之手的演奏家”。“这个浮在空中的乐器,特别适合《太空之旅》这类体裁。”魔术之手黄楚原也是大马唯一一个特雷鸣演奏家。演出好评如潮,黄楚原的灵感源自一百年前欧洲音乐家GUSTAV HOLST一系列的THE PLANETS(行星组曲)。“一百年后,人类对天文学更深入了解,科技也来到另一个崭新的阶段”,黄楚原想要“表达在这一百年里的改变和进步”。一般人听到SPACE AGE,“就认为是人类去太空”,黄楚原的概念却是“这个时代,可在大马塑造日本公园,就是在制造不同的空间;音乐人也有能力将时空转移。”黄楚原这一个“用音乐带观众去太空”,被视为“奇思异想的太空旅程”,既是一个冒险,也是一个探索,正如他的音乐创作之路。

2013年的《太空之旅》更为绚烂璀璨,获得双料大奖的肯定。“不过两年多,效果大不同。已有三岁的音乐,因表演者对曲目有一定的了解,呈现方式更为成熟。影像和科技的进步,也使整个表演益发丰富多姿。”

SPACE AGE--THE PHANTOM POWER让作曲家发现时空可以转移,启发了他的MOBILE PHONE ORCHESTRA(流动电话交响乐团)的创作。槟城主办“乔治市艺术节”,邀请他表演。他特地到槟城植物园录取生态环境的声音,以河流、鸟叫、虫鸣代表热带雨林的美好,再录制塑料袋、汽车和马路施工的声音,表示城市正被工业污染。艺术节的表演,他将录制的声音,让四百多名观众下载后,在现场,前身曾经是森林的市区,同一时间播放,“把森林的声音带进市区,周围的汽车声都被掩盖了。”这是一场引起很大震撼的充满创意的演出。”音乐再一次成功的把时空转移。MOBILE PHONE ORCHESTRA(流动电话交响乐团)的创造,让他扬名国际,联合国甚至邀请他到韩国以MOBILE PHONE ORCHESTRA为一个音乐节开幕,邀请他的还有香港、日本、德国、台湾、拉特维亚、澳洲、美国、印尼等等,英国的LIVE CINEMA PERFORMANCE邀请他到英国五个地方巡回表演。他珍惜也把握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合作表演与交流的机会,“可让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更全面地了解马来西亚”。黄楚原以身为大马艺术家代表为荣。

MOBILE PHONE ORCHESTRA(流动电话交响乐团)强调的是环保。2011年,黄楚原获得德国一间艺术学院邀请为驻校音乐家,他先飞到伦敦,买了一辆摺叠脚车。时值冬日,以七天时间,骑车五百五十公里,经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到德国,共五个国家。“我听到周围环境的改变,大自然的森林、农村、河水、鸟鸣和城市的各种声音。”同时他还嗅到不同的味道。烟味的英国,面包甜点味的法国,啤酒味的荷兰,巧克力味道的比利时等等,“味道可刺激思维。”“骑车太辛苦,吃到不是美味的菜也变得可口”,还有,“世界上基本都是好人”。也因这个路程,加强他创作MOBILE PHONE ORCHESTRA的信心。脚车是那七天里他唯一的伙伴,脚车的声音给他音乐的节奏,也给他前进的推动力。回来后,他开始计划“以脚车做音乐”。用脚车去记录声音和影像,配合其他乐器,再呈现出来,让人看见城市的另一个角度,希望启示人们更珍惜,更用心去多层面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

不断接受邀请到国外表演和交流,让他看见大马最缺乏的一块是艺术。这一块软文化和软势力,力量无限,而艺术需要时间去酝酿去摸索,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实验。2011年,他和同样理念的女友陈鱼简(E- JAN TAN)创立TOCCATA STUDIO艺术空间。“这个空间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起点,从这里(TOCCATA STUDIO)出发,去寻找更扎实的发展。”短短两年,TOCCATA STUDIO至少做了整百场表演,他坚持“艺术不只是高阶层人士的享受,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触艺术。”他期待“让艺术回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人人都可以有机会,有能力表达自己。”

更多资料可看: www.facebook.com/huangchuyuan 以及 www.facebook.com/ToccataStudio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俗稱“舌尖”)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第一季于2012年5月14日至5月22日在CCTV-1的《魅力纪录》栏目首播。该片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主要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包括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等,以及与之相应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该片一经播出,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戏称为“吃货的专属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已于2014年4月18日以周播形式在CCTV-1晚上9時首播,並同日在CCTV-9晚上10時跟播。

总导演陈晓卿在《北京青年报》訪問中表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已经于2014年5月开始进行准备,播出时间最早在2016年播出,第三季內容将增加“中国美食在海外”环节。

据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所言,这部纪录片時的目标观众不单止是为喜欢美食的‘吃货’而创作的,观众群体锁定為普通的正常人,並表示该片的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陈晓卿说“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而且表示该片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该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時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在张铭欢执导该片其中一集《时间的味道》,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制作着以前与丈夫共同做了几十年的虾酱。张铭欢表示“对于她来说,虾酱已经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她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是《Time Out》中文版、《天下美食》等报刊的美食专栏作者;执行总导演任长箴是纪录片《留住手艺》的执行总导演及《北京记忆》系列纪录片的主编,負責该片所有的拍摄场景和人物选择;总顾问为香港美食专栏作家蔡澜和上海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舌尖》的配音解说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李立宏。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这部记录片定位于“高端美食类纪录片”,第一季只有7集,却耗费了13个月制作,镜头由中国70个不同地方采集而来。而第二季所涉及的美食区域更广泛,包含中国30多个省区市,甚至还包括新加坡美食。陈晓卿受访时表示他们剧组拍摄时都没有曝光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国剧组的身份,並表示导演都要亲自都要吃片中每一道菜。而美食入选《舌尖》的四个标准是:「健康」,卤煮的食品不利于健康所以不能够在节目中出现、「真实」即是食物本身已昤好吃和有传承,不用特意用诗词给菜起名;「相对日常」,即大多数人能吃得到;和要「解馋」。

《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一集都不是根据食物来定主题,食物只是出发点,通过美食看中国社会。全片都是由分集导演根据确立了的分集主题再去找寻符合主题的人物故事拍摄。当每个分集主题确立后,分集导演都需要经过3个阶段才会进行拍摄:第一个阶段是「文案写作」阶段,即分集导演看大量有關該主題的书、调查、並写文案;第二个阶段是「调研」阶段是确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攝, 总导演陈晓卿认为路上也是一个获得美食信息的过程,于是为了找寻美食出现在“舌尖”中,规定分集导演在「调研」时不能自己开车,必须要坐公共交通工具「调研」,以方便在不断与人交流。同时为了拍出一些相对日常,更多的人能够吃到的美食,对拍摄的食材的价格有所限制,陈晓卿在第二季时曾就指示导演只可拍当时物价为50块钱以下的食物;最后是根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進行拍攝,並在拍攝地區寻找适合的人物以表达該种食物,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攝。

(部分摘自:http://zh.wikipedia.org/zh/%E8%88%8C%E5%B0%96%E4%B8%8A%E7%9A%84%E4%B8%AD%E5%9B%BD

意大利石头小镇——阿尔贝罗贝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说到世界上有名的白色景点,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希腊的克里特岛。实际上,在意大利有个人称“天堂小镇”的地方,保存有1000多座美丽的白色圆锥顶石屋———特鲁利。这种外观和结构非常独特的石屋,被浪漫的意大利人惊叹为“旅行中不能错过的白色艳遇”。

  意大利朋友告诉我,特鲁利在当地是“圆锥顶房屋”的意思,这种白墙黑顶的石头屋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特鲁利所在小镇名叫阿尔贝罗贝,读起来有些拗口,我更喜欢小镇的意译名称———“美丽的树”。意大利国土的形状像一支长靴,“美丽的树”正位于长靴的脚跟上,属于普利亚地区,人口1万余人。从小镇驾车向东行驶约1小时就是亚得里亚海和绵延的白色沙滩。身处小镇,嗅不到咸湿的海风,却可以充分感受地中海气候带来的干燥炎热。丘陵草场间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恰似电影《托斯卡纳阳光下》表现的意大利田园风光。

网路图片
  
     “美丽的树”坐落在两个小山丘上,1000多座特鲁利石屋比邻而建。走进其中一栋石屋上下打量,发现里面的结构看上去很简单:方形的石灰石堆成圆形的房舍,堆到一定高度后再用片状的石板往上叠砌,逐步收窄封顶,就成了圆锥状的尖顶。房子里无柱无梁,石板之间也没有水泥等粘合剂,整栋特鲁利都是堆成的。眼前这座特鲁利大约有20平方米,中间是一张大床,四周摆了些简单家具,清清爽爽。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这种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考验,大可不必担心石板会有塌顶的危险。接着他故作神秘地说:“千万不要乱拉特鲁利的石块,因为其中有一块是整个房子的机关,只要一拉动这个石块,整个特鲁利就会垮下来!”“是哪一块啊?”我抑制不住好奇。“这个嘛,从来没有人知道。”


  特鲁利石屋是意大利普利亚地区的特产,有1万多座,分布在3个小镇上。不过只有阿尔贝罗贝镇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这里的特鲁利最集中,是真正的“特鲁利之都”。

  关于特鲁利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说农民们为了在旷野劳作时有个歇脚窝棚,用当地最容易得到的石灰石建起了简易特鲁利。至于为什么设有石块机关,据说是因为每年国王的收税官员都要以房屋为单位向农民收税。在收税官到来之前,农民就抽动机关砖块,特鲁利屋顶倒塌,屋不成屋,税自然就收不成了。等收税官一走,农民就迅速重建一个特鲁利出来。总之,特鲁利的历史起源是农民的临时小窝棚。当年许多没有土地的农民来到普利亚地区,不得不选择这种简易居所,时间一长,也就习惯把特鲁利当成真正的家了。

  我们在夕阳下漫步在阿尔贝罗贝宁静的“天堂小道”上,满眼都是白色的特鲁利。雪白的石墙、屋顶上光怪陆离的装饰图案和高墙上悬挂的稻草人,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每当夕阳西下,装饰有公鸡造型风向标的石烟囱就会飘出阵阵炊烟,这是少数还居住在旧城的居民在准备晚餐。此情此景让我不得不感叹,“天堂小镇”确实名不虚传。

  遗憾的是,自从特鲁利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先前的简陋民居成了无价之宝。世界各地游客蜂拥而至,阿尔贝罗贝也不能免俗地染上商业气息。现在,大多数石屋被改造成旅店和纪念品商店,一些建在高地上的房屋主人更是把自家阳台开辟成付费观景台。我们经过路边售卖特鲁利工艺模型的小作坊,年轻的艺术家正在用建造特鲁利的石材,敲打成小块石料,制成大小不同的微型特鲁利,让人爱不释手。我毫不犹豫地掏出30欧元换回一座特鲁利,作为这次意大利“白色艳遇”的纪念品。

皮革雕刻——Q JUAN





为了不枉此行,我决定去学一门西方手艺。旅居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城的我认为在这出名牛仔的洲属里学习皮革雕刻是最有代表性,也最有纪念价值的。于是,我到一间家在德州拥有90多年历史的皮革材料专卖店的奥斯丁分店去上课。

对皮革雕刻我是一窍不通,为了不丢人现眼,我在还没上课之前,先去买了一套雕刻的工具:雕刻刀和几款不同纹路的图印组合。我预先在家对着电脑视屏里的教学学习,算是上课前自己在家做了点预习。也因为这样,我去上课时,很快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上课时,老师先介绍的皮革的特征和雕刻刀的使用技巧,当天我们一班6个新手学徒跟着资深的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习。我们先把图案画在皮革上,然后学习怎么样握雕刻刀在已经画上花朵图案的皮革上游走,再用不同的纹路的图印,用铁锤一锤一锤打印在皮革上。在老师细心的教导下,很快我们掌握了皮革雕刻的基本功。

皮革雕刻的工序复杂,操刀和敲击时除了力道要够,耐心和细心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想要有美丽精致的作品,勤力练习仍然是学习路上的王道。

这门西方传统雕刻艺术普遍上是雕刻花朵或是蔓藤花纹图案,以前是用来装饰牛仔的马具和皮带,现在已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的用品中。上了雕刻皮革基本手法之后,我对皮革的艺术开始感兴趣,后来也去上手染皮革和手缝皮革的课。

西方传统皮革艺术初体验给我带来惊喜和乐趣,充实了我在奥斯丁的生活,同是也让我这东方主妇在追寻西方生活美学之旅画上了美丽的句号。

再见,美丽的奥斯丁。

中国玉雕

网路图片
网路照片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早在原始社会阶段,我们的祖先就用玉石制作成像镞、矛、刀、斧、铲等一类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玉雕装饰品,如1973年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28件用玉料和莹石制作璜、管、珠一类的装饰品,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在奴隶社会,即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至此,玉雕工艺又有了新的进展,琢磨精细,纹饰优美,并新出现有鱼、龟、鸟、兽面、兔、蚕等形象的玉雕佩饰。

玉,实际是优质的石。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的品种很多种,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就显示了中国玉雕的高超技艺。

两千多年前先秦古籍《考工记》就强调工艺品应“材美工巧”,因此好的玉雕作品既要充分突出玉雕的材质美,还要运用玉雕技艺和设计理念表达和强化玉雕的美学价值。玉雕除必须强调材质美外,其形式美和内容的深邃也是绝不可忽视的。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共同传达着作品的思想,传递着作者精神层面的思考和体会,表达着作者对审美的感受。

为造型艺术,玉雕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注重表现。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圆雕和浮雕。圆雕是在实际存在的空间通过体、面、线等造型手段表现玉质和作品的题材。圆雕可通过体量表现气势,通过面的起伏和线的变化表现细节,通过线条约束外形,突出轮廓。观者可环绕圆雕作品从任何角度欣赏。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立体形象,利用透视、错觉、实影造成较为虚拟的空间效果,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场景。圆雕和浮雕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件玉雕作品上,两种表现形式相互衬托,穿插运用。

从玉雕作品的表现题材上,通常将其分为山子、器皿、人物、花鸟等,从工艺的角度其鉴赏和评价原则不尽相同。这种分类方式具有技艺上的专业性,也较好地抓住了作品的形式特点。然而作品的题材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表现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借鉴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从各种不尽相同的玉雕作品中,对审美元素进行分解和概括,才能真正领悟玉雕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要领。根据玉雕作品的形式鉴赏特点和重点,可以将其简单归为具象玉雕、装饰玉雕和抽象玉雕三大类。当然,对这种划分的理解不能过分教条,这种分类并不绝对和截然,比如具象玉雕和抽象玉雕都有装饰功能;而装饰玉雕又往往采取了不同的具象组合和抽象纹饰突出主题并强化装饰效果;抽象玉雕一定是对某种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表现,其表现形式一定具有某种装饰效果。

具象玉雕是以客观事物为蓝本,对其外观、神情、动态、性格等进行再现。再现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应抓住特点,表现更深的意境,以有形表现无形,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艺术效果。如玉雕动物、植物、人物等除要准确刻画其外观外,还要通过凝固的瞬间形象传递其动感、神态、思想和性格等信息。具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准确、生动、自然、传神。

装饰玉雕是基于客观事物,但通过概括、夸张、提炼等手法表现美学装饰价值,注重观者对美的体验和享受。如玉雕画、屏风、玉雕山子、器皿等,创作题材可以较为广泛。装饰玉雕的鉴赏要点不是在于真实,而是在于是否具有美感,是否符合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

抽象玉雕通常是直接表现本质和内在结构,以点、线、面表现时空的节奏和韵律,追求时空的相对统一,表现人类思想的复杂和精华,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材质特点和传统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玉雕实体在中国玉雕作品中较少见,但抽象纹饰比比皆是,如涡纹、饕餮、盘长、太极图等。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相信抽象玉雕在中国一定会诞生出自己的鉴赏群体。抽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能调动观者的情绪,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和认同。

玉雕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指题材、主题思想、人物 、环境、情节等的综合,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相对于形式,内容通常可以通过作品标题或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和表达。玉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例如作品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体验更侧重于情感。作品一旦完成,其形式就已固定不变,而内容却会因观者的不同而不同。内容的发掘一方面依赖于创作者的学识和才能,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观者本身的鉴赏水平。玉雕作品的内容通常看似简单、通俗,但经过充分挖掘后却往往发现其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虽然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了一些嘲讽和警示内容的作品,但大多数玉雕作品的内容都是从积极的角度借古喻今,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幸福的生活。

要将天然玉材变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可视玉雕作品,当然离不开玉雕制作技艺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为神奇。优秀作品一定凝结了优秀的技艺,而过分的技艺卖弄也会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以致弄巧成拙。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中,清高宗乾隆为玉而题作的诗文超过830篇,除称赞、欣赏、感叹外,这位玉痴皇帝还明确表达了对玉雕作品的审美观:如“吴中玉工爱惜玉材,每就其形似制为新样,以质重可获厚利,意谓见巧而转近于俗”、“多加刻镂不免失之机巧”…….。这些话既表明不能完全就材保料,也明确地表达出对过份追求工细的反感。

玉雕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构成了作品的语言,无声地表达着作者的意图。作为中华文明载体之一的玉雕作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 了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意境。玉雕作品的艺术审美十分讲究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意境中既有作者的情,又有从现实中升华的景,还有内在含蓄、意味深长的意。对意境的认识和充分理解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需要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真正的鉴赏家和艺术家往往集于一身。例如徐悲鸿在其“专长”一栏中仅写到:“会看画的好坏”。因此对玉雕作品鉴赏和评价的认识存在一个过程,对玉雕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日之功。

唇膏人像雕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中国香港化妆师Sum在英国推出Lady Gaga人像雕刻系列唇膏,每支售价竟超过500英镑(合约人民币5000元)。你愿意花费这样一笔巨资去购买这样一款充满艺术感雕刻唇膏吗?

Sum表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给一件普通物品增添形式艺术感,而物品的本质属性不变。当然,她完美无瑕的雕刻技艺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从栩栩如生的人像到精美的玫瑰花丛,小小的唇膏在她的手下如同被施了魔法。但可惜的是,即便对于那些想拥有一个自己形象的口红雕塑的人来说,雄厚的财力是必要条件。



每件人像雕塑唇膏成本就高达529英镑(合约人民币5290元)。她表示这些独一无二的雕刻唇膏既可以被当作礼物送给爱人,又可以用于自己买来做限量版收藏。目前,Lady Gaga造型雕刻系列唇膏已在奢侈品销售网站进行发售,并接受客户私人定制需求。接受采访时,Sum表示自己可以在13个小时之内完成一件花卉雕塑,而更复杂的人像雕塑则需要耗费一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