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娘
亦称"马明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蚕神,相传为马首人身的少女(荀子《蚕赋》:"身妇女好而头马首。"),故乐。居《通俗编》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妇女父为邻人劫走,只留乘马。其母誓言:有将父找回者,即此妇女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如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妇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春为蚕神。马融
(79-166)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从挚恂学。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学达到成熟的境地。生徒常有千余人,邶玄、卢植都邮其门。他除注群经外,兼注《老子》、《淮南子》。又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先徒,后列妇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公布等二十一篇。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臻
东汉人,顺帝时,任会稽太守。永和五年(公元140),在会稽、山阴两县(今浙江绍兴)境内创建周围三百余里的灌溉、蓄洪水库,即镜湖(后又名鉴湖、长湖),灌溉农田联九千多烦。湖高田丈余,小少泄湖灌田,水多泄田归海,民受其利。
马腾
(?-212)东汉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寿成。初为凉州刺史耿鄙军司马,曾镇压氏羌起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起兵,与韩遂联合,推汉阳人王国为主。后废王国,与韩遂割据凉州。曹操征其入朝,任为卫尉。以其子马超举兵反对曹操,被杀。
马超
(176-222)三国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孟起。东汉末随父腾起兵,后领聘部属。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攻曹操,在潼关为操所败,还据凉州。后为杨阜等所逐,因率兵依附张鲁,继归刘备。蜀汉建立,任骠骑将军。
马祖
(709-788)唐禅宗僧人。名道一,后世亦称马祖道一。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人。幼年出家,后师事怀让,曾在佛迹岭(在今福建建阳)、龚公山(在今江西南康)等处传授禅法,主张"自心是佛"、"凡所见色,即是见心"的道理。从学者甚众,后形成派系,称"洪州宗"。
马燧
(726-795)唐大将。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少攻兵书战策,多谋略。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初叛时,曾劝范阳留守贾循反正,事泄流亡。代宗初年,从县尉渐迁为郑、怀、陇、商等州剌史。大历十一年(776年),以河阳三城使与诸镇讨汴州叛将李灵曜,战功冠于诸镇,迁河东节度使,建中初年,与诸军讨魏博田悦,屡立战功,旋因李怀光兵败,诸军均退,他也回太原。贞元元年(785年),与浑瑊等讨李怀光,平定河中。当时与李晟、浑瑊号为三大将。三年,为绥、银、麟、胜招讨使,轻信吐蕃将尚结赞诸和之言,致唐使险被吐蕃诱擒,他因此罢镇,任司徒兼侍中。
马殷
(852-930)五代楚建立者。公元907-930年在位。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少为木工,应募从军,后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治(今湖南长沙)。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建峰为部下所杀,他被推为主,唐任为潭州剌史。光化元年(898年),进武安军节度使。领有潭稀诸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楚王。次年,后唐封为楚国王。他尊礼中原王朝,在境内发展商业,收取商税,有殷实之称。
马丹阳
(1123一1183)金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从义,字宜甫,更名钰,字宫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治今烟台)人。擅针灸疗法。大定七年(116年)与妻孙不二同拜王重阳为师。后开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其人,世称丹阳真人。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马远
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生长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贲、祖兴祖、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均为画院画家,他继承家学。历任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能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有清润。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动用界尺,而加衬染。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团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与夏圭并称"马夏",加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山径春行》等图。子麟,宁宗时画院祗候,亦擅山水、人物、花鸟。
马致远
(约1251-1321以后)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以及同别人合写的《黄梁梦》七种。《汉宫秋》较著名。另《误入桃源》仅存一曲。一说南戏《牧羊记》也是他所作。剧作文词豪放有力,内容显示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也带有逃避现实、向往仙道的思想倾向。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马琬
元末明初画家。字文壁,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在今江苏南京)人,居松江(今属上)。少时就学于扬维桢。明洪武初官抚州知府。擅画山水,远法董源、巨然和米芾,近师黄公望,笔墨清润而较密茂。兼工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春山清霁》、《暮云诗意》等图。
马中锡
(1446-1512)明故城(今属河北)人。字天禄号东田。成化进士,官至右都御史。曾统兵镇压刘六、刘七起义,以诱降失败,为朝廷论罪,下狱死。能诗文,有《东田集》。小说《中山狼传》一说为他所作(一说为唐姚合或宋谢良作,中锡只是修改)。
马士英
(约1591-1646)明末贵州贵阳人,字瑶草。万历进土。崇祯末任凤阳总督。明亡后,他利用江北四总兵实力,拥立福王于南京。任东阁大学士,进太保,专国政,起用闲党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排斥史可法等。南京陷落后,南走浙江,往鲁王不许,入方国安军,后兵败降清。又与隆武帝暗通消息,事露,在福建延平被杀。一说入太湖吴易军中,为清军俘杀。
马进忠
(?-1659)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字葵宇,陕西延安人。崇祯初起义,别号混十万。由陕西转于豫、楚边境。崇祯十一年(1638年)攻陕州,战败;走信阳、光山。十四年为左良玉所败,降明。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子梦庚以全军降清.他不从,仍归南明,在湖南屡破清军。后与张献忠旧部联合抗清,从李定国收复桂林、长沙、岳州等地,并反对孙可望的叛乱。受封为汉阳王。水历十二年(1658年)驻防贵阳。次年清军入黔,他战败退往云南,未几病死。
马骕
(1621-1673)清初史学家。家宛斯,又字聪御,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作协商会议囊空如洗推官,改灵壁垒森严知县。生平殚研经史,尤臻力于先秦史,有"马三代"之称。先后编次史料,著成《绎史》、《左传事纬》。
马注
(1640-1711)清初伊斯兰教学者。字文炳,号仲修,云南金齿(今属保山)人。回族。自称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幼年孤苦,20岁始潜攻儒学与佛书。30岁开始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曾赴各地访师求友,对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48岁重返云南,讲授"心性之学"。著译有《清真指南》,《经权集》、《樗樵录》等。
马三峰
清代曲艺艺人。西河大鼓创始人。高阳(今属河北)人。生活年代在道光至光绪年间。曾在木板大鼓、弦子书唱腔基础上,吸收戏曲、民歌的唱调,并用铁板和大三弦伴奏,形成了西河大鼓的唱腔。名望甚高,时有"南有何老凤,北有马三峰"之说。
马玉昆
(1838-1908)清末我军将领。字景山,安徽蒙城人。初在原籍力、团练。1865年(同治四年)随宋庆镇压捻军。后赴西北镇压回民起义。1874年随左宗棠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光绪二十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驻防旅顺。甲午战争爆发.统毅军赴朝鲜对日军作战。1899年晋浙江提督。次年调直隶。八国联军入侵时,率所部在津郊、北仓等地抵抗。旋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后加太子少保衔。
马相伯
(1840-1939)中国教育家。江苏丹徒人,原名建常,又名良。自幼信奉天主教。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参与洋务活动。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任校长。1913年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团结抗日,被尊为爱国老人。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后在越南谅山病逝。著述收入《马相伯先生文集》。
马建忠
(1845-1900)清末学者。字眉叔.江苏丹徒儿早年研究西学,1876年留学法国并任清使馆翻译,回国点入李鸿章县办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著《富民说》,用重商主义观点解释经济发展。主张废除厘金,实行保护关税,振兴工商业。著有《适可斋纪育纪行》O精通英法语文及希腊文、拉丁文。所著《马氏文通》从经、史、子、集中选出例句,参考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马元章
(1853-1920)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门宦第七代教主。字光烈,回族,祖籍甘肃武都,生于云南河西(今通海)。187O年(清同治九年)与父马世麟参加杜文秀领导的反清起义,失败后,潜往甘肃进行振兴哲赫林耶的活动。强调用汉语宣教.反对盲目遵行殉教精神,提倡回汉团结和教内团结重视发展教育和经济。遂使曾遭清廷打击几趋衰落的哲赫林耶得以恢复。通汉文、阿拉伯文并兼长书法。殁于陕甘大地震中,葬张家川宣化岗。著有《省己格言》、《鉴古训》、《道统论》等。
马万福
(1859-1937或1853-1934)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派创始人。字子西,甘肃河州果园村(今属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22岁收徒讲学。曾朝觐麦加。归国后传教于临夏一带,主张"遵经革俗"、"凭经立教",要求坚决按《古兰经》和圣训力、事,为弟子及受其影响的阿匐所赞同,逐渐形成教派。后因遭到当地门宦忌恨,出走青海等地。后得宁海镇守使马麒等支持,其主张始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广泛传播。
马占山
(1885-1950)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生于奉天怀德(今吉林公主岭币),字秀芳。早年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黑龙江省副司令,率部在泰来、江桥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1932年2月投降日军,4月反正,后在日军进攻下退出东北。198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与傅作义等在北平宣布起义,后寓居北京。
马文昭
(1886-1965)中国细胞组织学家。河北保定人。曾任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从事细胞结构器与卵磷脂的研究达四十余年,对于线粒体和高尔基器在细胞的功能变化和疾病影响下的形态改变做了大量工作。著有《磷脂对组织的作用》等。
马衡
(1891-1955)中国考古学家。字叔平,浙江鄞县人。建国前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并曾主持燕下都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著作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丛》等。
马鸿逵
(1892-1970)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字少云。回族。兰州陆军学校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昭武军营长、第五混成旅旅人、宁夏第七师师长。1929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五路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1949年去台湾,后赴美国。
马骏
(1895-1925)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人,又名天安。回族。五四运动时任天津学联副会长兼执行部长,并和周恩来等发起组织觉悟社。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去东北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任吉林沪案后援会会长。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后被奉系阀张作霖逮捕杀害。
马松亭
(1895-1992)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北京人。生于伊斯兰教世家。回族。自幼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伊斯兰教经典。26岁后历任北京、河北、济南、重庆、香港、台北等地清真寺教长。曾参与创立并主持北平(今北京)成达师范和北平回教经学院工作。创办"月华出版部",出版《月华》杂志和伊斯兰教经籍等。30年代,曾出访埃及、沙特等国。回国后,在北平发起成立"中国埃及文化协进会"、福德图书馆,并选派学生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建国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和名誉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并为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著有《回教与人生》等。
马廷英
(1899-1979)中国海洋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字雪峰,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人。1927和1929年先后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和东北帝国大学。193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中央大学教授、中国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兼海洋组主任;1945年去台湾,负责接收台北日本帝国大学和重建台湾大学及其地质系的工作,并任地质学教授直至退休;1946年创对台湾省海洋研究所,并任所长。主要致力于珊瑚化石的生长节律、古气候、大陆漂移和石油生成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系统研究大陆漂移说、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理论的先驱。论著有(造礁珊瑚的成长率及其与海水温度的关系)、《大陆漂移及亚洲东缘现在的湮移速度》、《古气候与大陆漂移之研究》、《新生代地壳变动与西太平洋之石油》等。
马以愚
(1900-1961)中国伊斯兰教史学家。又名吉睿,回族。安徽怀宁(治今安庆)人。早年肄业于安徽政法学堂。曾在安庆、上海、桂林、重庆等地从事回民教育。后长期致力于教史研究和文物考证。通晓天文、历法、数学、易占学。著有《中国回教史鉴》、《回回历》、《中国伊斯兰教寺墓考察》、《历法考证》等。
马连良
(1901-1966)京剧演员。字温如,北京人。回族。初习武生,后改老生,幼年在喜连成科班学艺。出科后博采贾洪林、余叔岩各派艺术,形成一种柔润、潇洒的风格,世称"马派"。擅演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等。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常演剧目《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马步芳
(1903-1975)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字子香。回族。早入入宁海军官训练团学习。1928年起任国民党国旅、师长、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新编第二军军长,西北"剿共"司令部纵队司令,青海省政府主席。1936年底率部国攻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抗日战争暑期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9年任国民西北军政长官,后去埃及。1957年任台湾当局驻注特阿拉伯"大使"。1967年辞职。1975年病死于沙特阿拉伯。
马明方
(1905-1974)陕西米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做军事工作。1927年秋到陕北,后任中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陕北省委书记。1938年去苏联学习,1941年回国,路经新疆被军阀盛世才逮捕。1946年出狱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其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财贸部部长、东北局第三书记、全国人大常委。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马坚
(1906-1978)中国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学者。字子实。回族。云南个旧人。1928年在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学习。1931年由中国回教学会选送至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等校学习。1939年回国后,在上海、重庆、云南等地从事教育和(古兰经)及阿拉伯文著作的翻译。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1949年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起连续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委员等职。译著有《古兰经》、《伊劳动保护兰哲学史》等。
马长寿
(1907-1971)中国民族史学家。字松龄,又作松舲.山西昔阳人。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入南京中央博物院任职,先后在四川大凉山、川西北等地考察彝、藏、羌等族的社会历史。1942年起在东北大学(四川)、金陵大学(成都)、四川大学等校任教授。建国后,任西北大学教授,筹建西北民族史研究室并任主任。著有《北狄与匈奴》、《乌桓与鲜卑》、《氏与羌》等。
马思聪
(1912-1987)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23年赴法同。翌年入南锡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后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929年回国。1930年再赴法国,从毕能蓬(Janco Blnenbaum.1880一1956)学习作曲。1932年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并任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云南中山大学教授、重庆中华交响乐团指挥。1946年应邀任台湾交响乐团客席指挥。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1967年后侨居美国费城。前期作品有《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内蒙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包括《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西藏音诗》、《弦乐四重奏》以及大合唱《抛锚》、《民主》、《祖国》、《春天》等。建国后,作有《第二交响曲》、管弦乐《山林之歌》等。侨居美国期间作有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管弦乐《阿美组曲》等。
马世骏
(1915-1991)中国生态学家。山东兖州人。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美国犹他大学科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1951年回国后;历任中科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酉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等四校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国际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欧洲生态科学院通讯院士,英国皇家昆虫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等职。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对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理论作了深入研究,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著有《中国昆虫生态地理概述》等,发表《谈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等论文百余篇。
马可
(1919-1976)。中国作曲家、音乐学家。江苏徐州人。早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曾参加一二九运动及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9年赴延安,在鲁建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角放区从事音乐活动。建国致力于戏曲音乐研究,并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1945年参加新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和发展作了重要贡献。又作有秧歌《夫妻识字》、管弦乐《陕北绷一曲》、歌剧《小二黑结婚》及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作有力量》、《我们是民主青年》等二百余首,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冼星海传》等。
马雍
(1931-1985)中国历史学家。笔名孟池,湖南衡阳人。中国共产党员。北京大学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尤专于西域史研究。曾参加整理马王堆帛书,缀合成《战国纵横家书》。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国际中亚义化研究协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编委。著有《西域史地文物丛考》,翻译或与他人合译有《斯巴达卡斯》、《伏尔泰评传》、《古代社会》、《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等。
http://www.taiwan.cn/zppd/GXMR/200805/t20080528_650222.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